光与言

Light and word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

在圣约群体中建造教会(治理)

 

教会需要合乎圣经的教会治理

过去十几年,特别是城市教会转型开始,教会治理的话题,在中国家庭教会,特别是城市新兴教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会分成了几个堂点,主日独立敬拜:主日敬拜流程怎么设计、门徒训练、同工栽培怎么规划、教会传福音系统怎么建立、新朋友来到教会怎么接待,参与服侍的组长怎么在一起开会,小组怎么带领,各堂点如何配合教会整体的异象。这些都是需要的,且迫切的。

一个基督徒生命的塑造要在几重关系中被塑造。
  • 个人与上帝的关系。这是关乎永恒的最重要的关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是不是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是不是神的儿女。
  • 个人与教会的关系。这是今生基督徒生命成长中最需要重视的关系。一个问题:我是不是一间教会的一员,我与这间教会是不是有着血肉相连的、真实的生命关系。
  • 地方教会与神国度的关系。这是一间教会需要反思的事情。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一件教会的教导、牧养、治理,与整个大公教会是不是一致的。
  • 神的国度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整个大公教会都需要问自己:我们在向这个世界做见证吗?还是我们在被这个世界影响。
这四个层面不进行清晰的梳理,我们的服侍总会迷茫而没有方向。

你们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说法?没有宗、没有派、只有耶稣只有爱;手中有圣经、心中有圣灵;一本圣经、两只膝盖。牧师、长老、执事都不重要,大家都是弟兄姊妹。

类似的低教会观,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基督教。让自己的教会与大公教会教义,圣职,治理无关。没有王,个人任意而行。

治理的精髓,福音如何更新我们的文化。所以,过去很多人,华人教会总是出现一个一个宇宙级传道人,不被教会问责,自己的事工,却被认为是成功的。

群羊也是如此,随便讲教会没有没有爱心,随便离开教会,到处听到,在网上聚会。这是,“天国流动听到团”谁拿他们都没办法。因为,他们从来不用真道对付自己,从来不在教会中对付自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会治理不是一套可有可无的制度;而是是否符合圣经的原则要求。真教会的三个标志:圣道(教会教导)、圣礼(教会牧养)、圣劝(教会治理)。

福音神学与教会治理

过去一些年,中国教会受提摩太·凯勒牧师影响重大。他特别提出一个概念:福音神学。

福音神学不断提醒我们,那一个耶稣基督自己做成的恩惠的福音,那一个更新我们个人生命的恩典的福音,那一个影响我们生命中每一个层面的全方位的福音。

教会治理,在某个层面上说,是硬性的规范,是设立律法的边界,是处理罪恶的准绳。看起来很硬。如此,福音神学帮助教会治理软着陆。

福音神学与教会治理的几个层面来落地

1、内外有别:会友制。

与古代社会比较起来,当代是一个在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人群不断迁徙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主日来说,都会有新人来到教会,也都可能会有人离开教会。当任何人都可以来,任何人都可能走的时候。教会就容易像一盘散沙,教会就容易越来越像一个俱乐部,大家在这里放松、大家在这里消费,大家在这里享受,但大家从不在这里委身,大家从不在这里哭泣,大家从不在这里爱别人,大家从不在这里舍己和付出。

这样,教会就不像一个家。因为,家的意思是,在这里要和弟兄姊妹彼此分享生命,在这里要和弟兄姊妹彼此磨合,在这里自己的性格要被对付,在这里受到伤害了不会一走了之,因为这是家。但是在俱乐部里受到伤害了,你可以一走了之。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了,你难道能从此就不理他了吗?

当世俗的大潮开始打进教会。教会每个主日,人来人往,我们就必须问一件事:谁是我们的成员?谁是我们家里的人?谁是我们的弟兄姊妹?这就是内外有别。这绝不意味着,新朋友、慕道友、其他教会的弟兄姊妹来到我们教会,我们不欢迎他们。这首先意味着一件事,教会中的每一位会友都应该像接待天使一样,热请接待他们,欢迎他们,服侍他们。

但是其次,这也意味着,对那些慕道友和其他尚未委身的信徒而言,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成为我们的家人,向他们传福音,鼓励他们受洗,帮助他们委身教会。

第三,对那些从其他教会来到我们中间的信徒,我们虽然欢迎他们,希望他们委身教会,但我们总要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原来的教会。如果是因着在原来教会受到劝惩,一怒之下离开教会,我们鼓励他们回到原来教会,去对付自己曾经的罪。这是对他真正的爱,帮助他度过生命中的一个坎。

如果他因为在原来的教会受到伤害,而离开原来的教会。要凭着爱心告诉他,你在这间教会也有可能受到伤害,你要不要再离开呢?如果你想在地上,找到一件完美的教会,这样的教会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当你加入其中的时候,也就会变得不完美了。因为,教会原本就是在彼此伤害和对付中,来让我们生命成长的地方。

所以,内外有别的会友制,是教会治理的基础,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爱我们的弟兄,更好的接纳慕道友,更好的帮助那些从其他教会来这间教会的信徒。

教会治理,以荣耀神为目的,以圣洁为目标,以彼此相爱为内容,以帮助软肉退后的弟兄姊妹为己任,以挽回犯罪的肢体为目的。

2、自由的联邦:教会权柄

什么是教会治理?治理,意味着服从更高的权柄。但是中国传统中,我们对权柄的理解,常常都是上下层级的关系,意思是,位高的对下级只有权柄,没有顺服;下级对上级也只有顺服,没有权柄。

中国传统的家长制教会,是没有同工团队的,因为带领人和其他同工之间,更像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官长与士兵的关系,指哪打哪,不要问为什么。

在这种教会体制中,要么是年轻同工没有任何想法,只是一味的服从,没有对教会建造、对国度服侍没有异象、没有思考。只等一天媳妇熬成婆,老家长离世归主了,他成为教会领袖。

福音神学需要更新我们对权柄的理解。

教会属灵的权柄,从来就不是强制的方式,是透过圣道光照人的良心,最终导致在良心里甘心乐怡的顺服。这样的权柄与顺服,就不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乃是在其中有真实的享受和良心的平安。

这样的秩序,不是意味着教会牧者失去了权柄,乃是真正施行了权柄,同工和信徒从心底里真实的愿意顺服这样的权柄,不是因着个人的权威,乃是因为神的道的光照,乃是因为神话语的吩咐。

在这样的教会治理中,展现出来的,是生命的共同体,群体的顺服,群体的秩序,群体的见证。

3、恩典的地位:自由人 

有规矩不自由?

用福音神学的角度来看教会治理。教会是以基督为王的自由人,上帝的道掌权的自由人的联邦。奴隶从来都不需要治理,只需要专制,压迫和剥削。所以,我有这样一个结论,没有被耶稣基督救赎的、被圣灵重生的、在真理中得自由的人,就没有治理。

因为,治理从来是对有自由的儿女的,而不是对根本就没有自由的奴仆的。根本就没有自由,何来规矩呢?只有有自由的人,才需要规矩。换言之,没有救赎,就没有治理。没有福音,就没有治理。没有恩典,就没有治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将治理与自由对立起来,将治理与爱心对立起来,将治理与恩典对立起来。好像是在说,只要有了教会治理,教会就会失去自由、恩典和爱。然而,恰恰相反,没有合乎圣经的教会治理,教会里才会缺少恩典、自由和爱心。

因为,没有合乎圣经的教会治理,就一定会有一套人自己的治理方式,要么是压迫式的,辖制他人的良心;要么是人情世故式的,把世俗的那一套拿到教会来,以人情面子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要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一团和气,心里乱七八糟。

这样的治理方式一定是高抬自己、不敢指责罪恶、以自我为中心的。教会若只有人数的增加,却没有自由人的联邦,就还只是一盘散沙,不像一个兵团,不能行军打仗。

4、恩典的地位:儿子

教会治理必须去处理律法和爱的关系。律法,宪章,制度,规章,这些规范性的东西、这些硬性的东西,到底与爱心之间是什么关系。现代文化通常会将爱和规矩对立起来。意思是,只要有规矩,有原则,就意味着没有爱心。所以,为了表现自己有爱心,教会就没有任何规矩。

但是,四五十人的教会还好,你还可以用一些“潜在的”、“不成文的”、“人情面子”的规矩来将教会运转起来。其实,运转的很艰难、很辛苦。

比如,面对婚前同居、离婚、堕胎、与非信徒结婚,教会怎么处理?一些教会的重大决策,应该有哪些人来讨论?一位非同工要加入进来讨论,怎么处理?成为教会同工的标准和流程是什么?教会怎么面对同工之间、信徒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所以,一些人数多一点的教会,就会看到一个事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成文的规定,教会很难运转的下去。面对一些特别“难搞”的人,还是要有一套规矩来治一治他。于是,大家一起制定出一个规矩来。

问题是:这样的教会治理,还依然是功利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供应型的,还只是人自己的办法,很难在其中表达福音的精神。依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回到福音中来看一个问题: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上帝的爱当然是白白的、无条件的爱。对律法主义来说,上帝的爱是有条件的,需要他自己的努力、善行、美德来换取上帝的爱。我们反对这种想法,我们相信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爱。

但,我要解释这种无条件的爱:其实上帝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是条件不是对我们的要求,而是对基督的要求。条件不是要我们做什么,而是要基督去做。条件是基督为我们顺服、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

这和教会治理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基督昂贵的爱,因为基督赦免流血的爱,在这样恩典和爱的激励下,蒙恩的百姓,行事为人当与所蒙的恩相称。所以,新约中,使徒保罗的每一封书信几乎都有这样的格式:前半部分讲述基督恩惠的福音,后半部分讲述信徒圣洁的生活。

意思是,教会治理是福音的表达。圣经对旧约的百姓吩咐,要遵守律法,这不是对外邦人讲的,乃是在圣约中的百姓讲的。这不是对外人讲的,乃是对家里人讲的。上帝的律法以约的方式,以爱激励我们,遵行他的律例典章。这本身就在表达我们活在福音中。

当我们不断的活在福音动态中,不断省察自己的愁苦和自己的罪恶,相信自己在基督里所蒙的拯救,为这样的福音而感恩、顺服。这样,我们就活在福音的治理中,福音可以不断更新我们的生命。

福音中的自由,就必然带出福音中的责任。那所有顺服的美德、遵守圣洁的律法、凡事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这一切不是出于功德或交换;骄傲或恐惧,乃是处于感恩和顺服。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一定有的四重治理结构
  • 个人治理:上帝的圣灵借着他的道在我们心中掌权(个人良心);
  • 家庭治理:上帝借着家长的权柄,让我们在其中生命成长、操练顺服。
  • 教会治理:上帝借着牧师、长老、执事、同工,在教会中施行权柄,让我们在其中蒙福。
  • 国家治理:上帝借着在上掌权的,在这个国家设立基本的法律秩序,让我们在其中蒙福。
5、刚柔相济:制度与活力

教会的治理与教会的活力能共存吗?这是很多人的问题,也是很多教会的困扰。很多教会的治理,就像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总是一抓久死,一放就乱。有了教会治理,教会信徒就被治死了,没有一点活力,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

没有教会治理呢?教会就太乱了,每件事情都想插一手。每个人都在干事,每个人都在各干各的,互相没有约束、没有监督、没有问责。这中间的张力确实是存在的。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有可能的变成这种状态。

教会是家?还是圣殿?答案是:教会既是家,又是圣殿。家,常常是温暖的、舒适的、享受的。圣殿呢?通常是庄严的、规矩的、严肃的。关键的问题是:神的家、神的殿,我们怎么去整合成一个整体?

很多时候,我们对教会的认识都是完全割裂的。我们要强调教会是家的时候,就会说,章程不要较真,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要彼此相爱;但我们看见一些教会有秩序,我们却乱乱的,很没规矩,我们又重点强调教会是神的殿。我们总会偏左向右,很难平衡。

神的殿,强调刚性的层面:教会的圣职(牧师,长老,执事);教会的信仰告白,教会的治会章程,教会的会议,教会的劝惩。这些都是神的殿的表达,是刚性的。但,在这其中需要爱和恩典来充满,需要辅导和帮助,需要时间的等待,需要生命的关系,这些都柔性的,来表达教会是神的家,有家的温暖。

我们从不缺乏危急时刻像英雄一样的勇气,却缺乏日常生活中的恩典,爱和接纳。

6、家国一体:治理与见证

基督教的信仰,是心灵的信仰。是关乎人内在生命的改变,关乎灵魂的更新。这样的信仰,又是怎么变成公共化的,有见证力度的、让人看得见的信仰呢?这一议题,在今天的中国教会相当陌生。

我们是看不见的恩典的成员,还是看得见的联邦的成员?很明显,使徒行传所展现给我们的那一个心灵的信仰,是如何在君王、诸侯、公会、圣殿里做见证的。

那一位使徒,几乎走遍整个罗马帝国,传一个关乎灵魂的、关乎个人生命的、个人关乎罪恶和死亡的福音,如此个人化的东西,居然在整个罗马帝国传起来了。我们是一个家,还是一个国度?

我们的信仰,是家国一体;是关乎灵魂的,却又有国度的见证。所以,家国一体的福音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刺激,才有福音的见证力量,才能更深的触碰这个世界。

作为中国改革宗教会的第一代,我们需要时刻不断提醒自己:按着我们当知道的,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按着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还有许多没有践行出来;按着我们已经践行的,我们许多的动机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被对付。

从文本到样本,从正确的神学到健康的教会。一间健康的教会,成为一个区会的见证,带领本地教会、成为一个样本。成为一座城市的祝福。盼望我们教会也能如此祝福本地教会。



参,彭强牧师《教会治理讲座》。

在圣约群体中建造教会(治理)
Picture of 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