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

乃要被圣灵充满(下)

 

经文:弗5:15-21

引言:这一百年来,人们灵性肤浅、低沉、漂浮,其中有一个具体的属灵争战:手机充满了我们的眼睛、手中和心灵,而不是圣灵和圣道】

第一,圣灵与圣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

歌罗西书3章16-17节。很多解经家都认为,这是帮助我们明白“圣灵充满”最关键的经文。歌罗西书3 章16-17节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

以弗所书5:18-20节说,“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19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20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

很明显,这是一段平行经文,两段经文的意思完全一样。如果你仔细对照这两处经文,你甚至会发现他们的用词,几乎都是相似的。
  • 歌罗西书说:“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以弗所书说,“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都是在说敬拜、赞美的方式。
  • 歌罗西书说:“心被恩感,歌颂神”;以弗所书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都是在说敬拜赞美神的目标。
  • 歌罗西书说:“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以弗所书说,“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都是在说,感谢神的生活。
换言之,这其实是两段意思是完全相同(甚至用词相同)的平行经文。因此,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在这两段意思相同的平行经文中,还有一处对应,看似用词有不同、但意思其实完全一样的话。歌罗西书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以弗所书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要知道,平行经文中不同的用词,总是帮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彼此。意思是,按照平行经文以经解经的原则,“被圣灵充满”=“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同一个主题,保罗在以弗所书的表达方式是:“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在歌罗西书的表达方式是:“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换句话说,保罗在以弗所书只是表达“不要被酒精掌控,乃要被圣灵掌管”。然而在歌罗西书,他具体表达了“被圣灵充满”的具体表现,就是“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让真理长满了自己的心。

换言之,被圣灵充满和被基督的道理充满;被圣灵浸透、掌管,与被主的道所浸透、所掌管在圣经中,其实是同一件事。——因为,圣灵充满你的生命的目的就是要让真理在你的内心发出亮光!圣灵和神的话是相辅相成的他们总是同工。意思是,“被圣灵充满”,与“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在本质上其实是同样的意思。被圣灵充满,与被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充满、掌管,被神的道更新、被神的道抓住、被神的道降服,其实是同一件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要被圣灵充满。所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常常诵读、并渴慕明白圣经?你每天通常会花多少时间,在内心深处默想神的话语,并觉得无比的甘甜?你有没有每天在实际生活中,努力顺服神的话,具体地与神同行?如果我们不仅没有“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或者恰恰相反,我们的心思意念、行动价值观、充满我们心的东西,其实是手机是娱乐、是自己满满的私欲、是世界的潮流、虚假的价值观.......要知道,体贴肉体的,就是与圣灵为仇。

当你读到一些属灵伟人的传记,它们经历了圣灵大大浇灌,有许多神奇的经历。有人说:“我也想要过这样精彩的人生,我也想经历如此传奇的事情,我怎么才能有这样的经历呢?”使徒保罗的答案是:要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因为圣灵的火,是借着在你心里燃烧神的话语,来做工的。
  • 你需要走上默想圣经、细细咀嚼、反复思想神话语的道路;而不是每天耍手机、刷短视频、看各种直播带货“宝子们、家人们、老铁们”,然后不断被快递充满;
  • 你要让神的话语每一天来具体地挑战你、监察你、提醒你,当然也安慰你、给你盼望;而不是让你的快感和快乐,都在手机上、游戏上、美食上、逛街上;
  • 你也要开始走上顺服神话语的道路,每一天真实地按照圣经的教导和属天的价值观去生活;而不是看各样喂养人私欲的小视频(女人,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为你花钱),建立扭曲的价值观。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这样说:你绝不会在正在犯罪的时候,被圣灵充满;你绝不会在悖逆神、违背圣经真理的时候,被圣灵充满;你也绝不会在自私贪恋世界的时候,被圣灵充满。因为那些时刻你只会被自我、私欲、肉体、罪恶充满,也会被扭曲的价值观充满。因此,你要祷告说:“主啊,求你来管理我粉碎我的自私心,使我降服于你。这样你才可以得着圣灵充满。圣灵与圣道是并行不悖的。因此,如果想要不断被圣灵充满,就要“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存在心里”

第二,圣灵与圣洁——“不要叫圣灵担忧”。

圣经讲到圣灵的时候,保罗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作:“不要叫圣灵担忧”。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四章,说到基督徒生活模式时,说:“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然后他最后总结说,“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很明显,根据经文:叫圣灵担忧的意思,其实就是过着犯罪的生活,“违背圣灵心意”的生活,不合乎真理的生活。换句话说,当我们犯罪的时候,圣灵就会为我们担忧。

约翰.欧文说:“圣灵对我们有无限的温柔,远胜过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圣灵付出代价和关怀,希望我们过圣洁的生活,却看见我们对世上的情欲穷追不舍,祂是何等的担忧、何等的着急!”

想一想,作为父母,你总会为孩子担忧,对吧?特别是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不顾父母劝解的时候,一意孤行的时候,或者孩子离家远走的时候、生病受伤的时候。为什么?因为你为他们担忧。你爱他,你担忧他的生命,你不愿意他们遭受伤害,你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所以你会为他们担忧。

圣经告诉我们,圣灵比我们自己、比我们的父母,都更关爱我们的生命。祂无微不至地教导我们真理,向我们的内心显示神话语里的心意,并且每一天时时刻刻为我们代祷、引导我们走正路,不愿意我们活在罪恶之中,希望我们过一个圣洁荣耀的生活,希望我们活在真理之中,有平安喜乐和无比荣耀的盼望。

而我们却说:“如果我听从神的话语,我会不快乐、不舒服、不自由;如果我要过谨慎圣洁的生活;如果我要舍己、服侍主、爱人,如果我要顺服神的话语,每一天都省察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会觉得没意思、很难受、我也不会快乐。”——各位,你知道吗?没有比这更令圣灵担忧的,祂看着我们活在扭曲中、虚假中、罪恶中,他会无比的忧伤。

“担忧这个词其实是被用来描绘正在经历一个不堪忍受的损失。当我们犯罪的时候,不顺服神的话语,活在扭曲的生活中,祂就一定会为你担忧,为你忍受极大的损失。不希望你因为犯罪而受苦,因为祂实在太关心你。当祂看到你无法成为一个圣洁荣耀样式,美好、正直的样式,会被深受打击而忧伤。这就是为什么约翰·欧文说:“圣灵对我们无限的温柔,远胜过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圣灵付出代价和关怀,让我们寻求圣洁,却看见我们对世上的情欲穷追不舍,祂是何等担忧、何等着急!”

我们应该应用这个道理呢? 这个真理帮我们更深层地看待“我们生命中的罪恶”这件事。请问,通常我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生命中的罪恶的呢?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说:“我最好别做这件事,不然后果可能会很糟糕。”当然,这是事实。但,如果你在挣扎的时候,仅仅只是考虑犯罪的严重后果,其实你很难胜过罪恶。

犯罪会有不好的后果吗?是的。会让犯罪的人遭受损失吗?长久来看,一定是的。但很多时候,短期来看犯罪可能获得好处的时候,或者糟糕后果不明显的时候,你又会怎么选呢?当有人告诉你“别做这件事,不然你的麻烦就大了”,总有短期利益让你想要去尝试。因此,仅仅认识罪的后果,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深深地认识到“罪,还是对那一位最圣洁荣耀,并且最爱我们的神的践踏当你犯罪的时候,他因着爱你的缘故,正在经历无比的忧伤。”

假如你犯了某个罪,你去向神认罪悔改,而你只对神说:“主啊,我又犯了这个罪!求主赦免我,千万别让我遭受不好的结果。”那你还没有真的认罪悔改,你只是不愿意承担糟糕的后果,敢作不敢当而已。你必须转而察觉到圣灵的担忧。当你思想圣灵的担忧而悔改的时候,你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一股忧伤的心,那是纯洁的忧伤。这个忧伤心正如父母拥抱着你,说:“你做的事情太令我伤心,但我的心还是永远向你敞开。”当你真开始体会神的爱,并且因着这爱而原因离弃罪恶的时候,你才真有属天的力量生活罪恶的试探。你的心,也将被圣灵充满。

第三,圣灵与顺服——“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

帖撒罗尼迦前书 5:19-20:“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这是说,当圣灵教导你的时候,感动你的时候,你要听,而不是充耳不闻、一意孤行。“消灭”这个字的表面意思是“在某人身上泼水”,很形象地表达。如果你跟某人交谈、给他意见他不愿意听。其实这就像一盆冷水泼下来,“扑灭”了你一切的好意,你会觉得好心被错付了。

斯托得说,“不要叫圣灵担忧,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这是基督徒生活的两方面治死肉体的恶行顺从圣灵的引导如果你渴望被圣灵充满,需要这两个方面都有。如同希伯来书 12 章说:“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这就是不要叫圣灵担忧,认罪悔改。“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这就是凭信心而活,不消灭圣灵的感动。

罗马书 8 章说:“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这意味着如果今天上午你想要做任何改变,或者你觉得说圣灵跟你说了一些事,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你不要太觉得自己了不起。如果你到了下星期天依然如故、依然我行我素、依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你就知道你在消灭圣灵的感动。如果你总是消灭圣灵的感动,不随从祂的带领,就如同向圣灵泼水,你在与他反对、为敌。

圣灵做工的方式是:祂让你对真理有洞察力,使你知罪,并愿意立志过圣洁的生活。如果你顺服圣灵的感动这样做,会给你的内心带来更多真理的光照。愈多真理在你心中光照你,你就会去做更多荣美的事;你愈多过荣美的生活,愈多得到真理的光照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你活在这个良性循环里,就被圣灵充满。 

然而,假如你得着真理的光照,却消灭圣灵的感动这样,你便切断了这个循环。当你在今天得到光照,你说:“我要变得更不一样”,而你却不做,那就是消灭圣灵的感动。当你消灭圣灵感动,其实你没有办法在生命中有所改变。

四、小结

在1740年代,伟大的传道人乔治·怀特菲德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他的日记:“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六,我向数千人讲道。但聚会前我病倒了,开始呕吐。神的同在却大大地充满我的灵,使我几乎站立不住。我祷告、讲道,再祷告。凡听道的人,似乎印象深刻且难以忘怀。众人都叹息、哭泣。我充满无比的能力。”

然后在另一个晚上,他说:“我的救主喜悦赐给我如此强烈的同在,天堂的景象是如此清晰,我渴慕被主的同在所融化,并与祂同在。我的灵里充满爱,我整个人被神所环绕。那些在病床上才开始寻求基督的人们,是何等可怜啊!”

当你读到一些属灵伟人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总是会有许多神奇的经历,有很令人不可思议的属灵体验。他感受到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他身上,他感受到上帝极大的荣美和自己的罪恶;他在圣灵的关照之下,恨恶自己的罪恶,并且立志悔改;他被上帝的真理光照,每一天立志过圣洁的生活,并且想要服侍主,不顾一切。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真理不仅仅发出亮光,而是在熊熊烈火般燃烧!

你或许也会很期待要有这样的经历。于是,你坐在那里问:“我怎么才能达到那个境界?这正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要那种兴奋感,想我要有那种神奇经历。”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只是如此追求,这会让你误入歧途。你不能仅仅追求这些经历,你需要追求神。你不能要神的恩赐过于给你恩赐的神。你如何得到这些奇妙的恩赐呢?不是借着寻求这些恩赐,而是寻求赐恩的主。

那些有很多属灵经验的人,他是如何会如此多的经历恩典呢?通常,他们都追求真理。当你尽你的责任追求敬虔、属灵的事(读经、祷告、聚会、敬拜、服侍、爱人、传福音等等)的时候;当你更多的不让圣灵担忧,更多的不消灭圣灵的感动的时候,圣灵总会更多的临到你:更多引导你认识真理、信心提升、为罪忧伤、盼望服侍、热心被挑旺、经历上帝的荣美。

圣灵充满的秘诀在于:使用那些恩典的管道,追求认识神、经历神、顺服神。弟兄姐妹,你想得到圣灵充满吗?不要去求特别的经验,要去追求真理,要去追求圣洁、要去操练对付自己的罪。这样你才可以得着圣灵充满。罗马书8章13节说:“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因此,圣灵充满有两个方面,人可以去操练。1、消极的方面:对付自己的罪。2、积极的方面:追求真理、追求圣洁。

约翰·欧文说,你可以借着你自己的力量,对付你的罪,也可以借着圣灵对付你的罪。这两者的区别很简单。你用你的力量对付你的罪的时候,你对自己说:“我不可以做这件事,不然神要来对付我,不然会受到惩罚,不然就会有不好的结果。”如果你这样对付你的罪,不论是什么罪,你会再次犯。因为你没有真正认这个罪的糟糕,你只是承认犯这个罪的后果很糟糕而已。

欧文说,这根本不是“治死肉体”的意思!这样做只会令你深感焦虑不安。因为,这样做并没有让你砍断树根,只是砍断树枝!因为罪的根源就是那些吸引你的东西。“治死罪”是在犯罪的动机上,把他瓦解的一个过程。找到那些驱使你犯罪的事情,将它们带到十字架面前,让这些罪从他的根枯萎,直到它们对你失去吸引力。

欧文说,要这样对你的心说话:“我究竟做了什么?我藐视了、践踏了怎样的爱、怜悯、宝血和恩典?我能这样回报天父的爱吗?我能这样回报祂的儿子,以得到祂的宝血吗?我能这样回报圣灵,以得到祂的恩典吗?难道我是如此轻看与主的相交,以致我的心恋慕邪恶的情欲,而不留一个空处给祂吗?我的灵魂被洗净,是为了重新留空处给那些罪污吗?”如果你把你的罪带到十字架下,你会憎恨你的罪,你会发现耶稣爱你。这就是治死罪的意思,就是把你里面的罪杀死。

你要“治死罪”“渴慕神”,并思想属灵的事。这样,你就会经历到保罗在这里说的圣灵充满。要留心恩典的管道,用那些最基本的方式(读经、祷告、赞美、敬拜、团契、聚会、服侍等等)来追求神。要在神的事情上顺服、约束自己!这样,你就活在圣灵充满、掌管的人生中。

乃要被圣灵充满(下)
Picture of 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