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5:1-7 引言:信仰与生活 以弗所书前半卷(1-3 章),使徒保罗带我们升到天上,登高望远:从“创立世界”以先的拣选讲起,论到父神的预定、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启示。在此,我们看到 “我主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是何等宝贵。这福音是我们信仰、生命、生活的唯一的根基和最深的动力。无论何人,失去这个福音,就失去一切。 以弗所书的后半卷(4-6 章),经文又带我们进入这个世界,遍及日常生活:生命如何更新和改变、如何塑造自己的品格、如何过圣洁的生活、如何处理各样的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各样的属灵争战。意思是,信仰,就是要真实、具体地,落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我们在此看到,一个基督徒生活的详细教导和实际应用。 福音的事实,提醒我们当信什么;福音的应用提醒我们当怎样活。使徒保罗的教导就是:除非你真知道自己相信什么,否则你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同样,除非你真的活出你所信的,否则那真理你其实还信得不够真。换句话说,信仰与生活,内心与行为,真理与处境,在基督信仰中从来都是一体的。 然而,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信仰与生活总是容易呈现割裂的状态:坚持原则、真理和立场时,就容易失去爱心、生人勿近、理性抽象;反过来,讲爱心、谈处境时,又容易妥协真理、失去原则。好像,我们总是需要牺牲一样,才能坚持另一样。其实,割裂的从来不是圣经,而是我们这个人。 因此,在以弗所书后半卷,使徒保罗一直在致力于教导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并且非常具体(我们通常比较笼统)。亲爱的弟兄姊妹,事实上,是你实际上如何生活(而不是你的话语),恰恰最真实地反映出了你的信仰。但基督徒到底该如何过圣洁的生活呢?在这段经文中,使徒保罗有一个非常简练的总结说,“你们该效法神。”——换句话说,效法神,是一切信仰生活背后的源泉。 第一,效法神(1节) “效法”,是一个比较古典的词汇,换成现代的词汇就是“效仿”“模仿”。一些译本一直翻译为,“模仿者,跟随上帝的样式”。那究竟什么是模仿呢?简单说,就是有一个模板和标准在那里,我们需要去刻意描摹、刻画、学习、仿效、模仿。这,就是效法的意思。 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学习模仿。模仿父母师长,模仿周围的文化,或者模仿所认同、认信的真理。因为,生命的成长,原本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能力是上帝赋予人的、人心灵中,引发学习最强大的系统。因此,作为一个需要不断成长的人,你一定有模仿的对象和典范。 然而,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美好的榜样和典范,本质上都是不完全的。所以,保罗在这里,才指出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事实:你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去“模仿”“效仿”,那一位完美的、圣洁、荣耀的神。保罗的意思是,基督徒一生有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使命,就是效法神、学习神、效仿神。 要知道,圣经说,人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而,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人,原本被造的使命,就是要把神的荣美的形象,反映出来。意思是,神造人的时候,就已经赐给人一个使命和能力,就是“反应”出神的荣美。我们原本被造,就是要像一面“镜子”那般,清楚地反映神的形象和样式。 但犯罪堕落的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不再反映神,而开始反映生命中其他的事物。(堕落的文化、扭曲的价值观、厚黑学的风气)意思是,当人犯罪堕落之后,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模仿,都出现了极大的扭曲。在某意义上说,每一个人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在反映自己生命中的事物。那些在你生命中,反映出来的东西,正是你日复一日、不断模仿的结果,是你持续刻画的结果,是你天长日久仿效的结果。模仿的东西不对,反映出来的形象才会歪曲。 因此,想要生命从罪恶的泥淖中出来,想要更新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我们唯一的方式就是,离弃自己从前模仿的许多扭曲的东西,开始模仿神。这段经文其实是教导基督徒,该如何活出荣美、良善、圣洁的生活。但保罗告诉我们,背后的秘诀却是,要“效法神”,跟随神,效仿神。因此,“模仿”神,才是生命中一切圣洁的源泉的“秘诀”。 第二,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1节) 并且,紧接着,经文告诉我们,我们模仿神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冰冷的、教条式的模仿而已。经文说,“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前些年,教会很流行一种激励人的教导,“面对某一种处境、挑战、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问自己,如果是耶稣,他会怎么做。那样,我们就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了。” 抱歉,我会说,可能我们有点自作多情了。因为,单单耶稣会怎么做这件事,或许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答案;并且,通常其中至少九百九十九种,都是我们自己自作多情的、自我解读。甚至,不过是自我感性的投射,或者找一个替自己的行为正当性,负责的权威而已。
-
要知道,耶稣有时会关怀仇敌(洗犹大的脚)、有时会六亲不认(谁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
-
耶稣有时会不厌其烦(与尼哥底母夜谈)、有时会直接逼退寻求的人(少年财主);
-
耶稣有时会编着故事来骂人(无知财主的比喻)、有时又避而不答人的逼问(你是从天上来的还是地上来的);
-
耶稣有时会与整个犹太社会为敌(你们听见有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有时有时那位最最贴心的朋友(跟拉撒路一家人的关系);
-
耶稣会在人山人海时、看起来最合适的时候退守旷野、又在看似最不合适的时间走向了耶路撒冷。
-
——你说,耶稣会怎么做?你真知道吗?
更何况,很多时候耶稣之所以那么做,就是为了我们可以不再那么做(被钉死十在字架上);很多时刻耶稣那么做,不代表你我就必须那么做;更多时候,耶稣那么做,也不代表你能那么做。——因为,耶稣不是榜样而已,他是救赎主。“耶稣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其实还是把耶稣当榜样而已,当老师而已,当典范而已,当目标而已。 各位,福音的逻辑是什么?我们该效法神,是“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而不是像学徒学习师傅一样,也不是像士兵学习教官一样。”经文说,“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要知道,儿女不仅是从父母身上,学习一套生活的守则和规矩而已,不仅仅是学习怎么做而已;事实上,他们学的是整个生命:包括价值观、包括性情、包括生命品格、包括生活习惯,也包括行为模式。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内在生命的、联结。 因此,效法神的关键,还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已,效法神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是蒙慈爱的儿女的“身份”。要知道:我们永远都是以儿女的身份去效法(内在生命的联结),而不是以奴仆的身份去不得不做(外在行为的表现)。为什么我们要以儿女的“身份”去效法神呢?因为福音的事实告诉我们:
-
儿女蒙接纳,有安全感,这会深深激励他们的生命。想一想,如果你作为员工表现糟糕,没有业绩,偷懒耍滑,你很可能会被老板解雇;但如果你作为儿女,爱耍小性子、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父母却不会解雇了你。这意味着,儿女的身份,是凭着爱和关系在运行,而这会在最深处塑造一个人的生命;员工和老板,是以合约和利益的关系在维系,他只要求行为。
-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与神的关系就像员工与雇主一般,这是一种利益关系。意思是,我之所以愿意活出圣洁、良善的生活,主要是想着,这样上帝就会祝福我、帮助我、拯救我。这种想法,其实是把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理解成员工与雇主的关系。于是,我们圣洁的生活,很多时候都不是甘心情愿的,而是勉强的。(虽然是勉强的,也是有益的,但与主的关系却不见得是好的)。
-
儿女继承产业,有巨大的盼望。要知道,整个宇宙都是属于神的,因此至终这个世界将是你的,这个世界终将是你的。一切的荣耀、美好、生命,终将完全地赐给你。这是儿女才会拥有的盼望,这个盼望将会深切地激励你现今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你生活中那些最细微的讨神喜悦之处,都将与永恒的荣耀发生连接。这就是蒙慈爱的儿女才会有的盼望。因此,除非你看见自己是蒙慈爱的儿女,否则你不能效法神,也不能活出这崇高的生命。
第三,要在爱中行事(2节) 然后在第2节,保罗说,“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什么是“效法神”呢?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效法神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凭爱心行事。凭爱心行事,中文看起来好像是“凭着爱心做事情”,其实它原本的意思,更宽广。 原文的意思是,“在爱中行走。”当圣经谈到“在一些东西里行走”的时候,它说的是“一种惯常的、正常的、自发的、连续的、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圣经说,“行在真理中,行在光明中,行在爱中”,都是在表达一种惯常的生命状态。当保罗说,在爱中行走的时候,他的意思是,“整个生命、举止行为、日常生活,都是活在爱中的一种状态”。保罗强调的是,一种在爱中发出行动的“状态”。 “在爱中行事”这意味着:爱,应该成为你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日常生活的运行基础。请注意保罗不是说,你们要“在爱中翻筋斗”。保罗说的是你们要“在爱中行走”。想一想,翻跟头和行走的区别在哪里?当我们想要翻跟头的时候,必须集中精神和注意力、把肌肉拉紧、调动全身,才做得到,对吧?因为,翻跟头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的动作,翻跟头不是惯常的动作,翻跟头几乎总是需要刻意计划,才能去做的动作。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在爱里翻筋斗。意思是,当你“刻意”去做某些怜悯、公义、美善的事情的时候,虽然也是不容易,但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做得到。但真正的问题是,你可以一直行在爱中吗?爱是否能自然地、惯常地、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你的生命中?成为你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生命的状态,对吗?有没有可能,你只会在爱中翻跟斗,却不会行在爱中。翻得跟头挺大,但没法持续性地行走。 你看,在爱中行走,是儿女才能做到的事情;员工都是在老板面前,刻意地翻跟头(故意表现,好让他看见)。因此,过圣洁的生活,基于救恩中的身份。很多时候,我们生活乱七八糟,主要是忘记了、忽略自己蒙慈爱的儿女的身份。 第四,十字架的馨香(2节) 经文说,“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意思是,在救恩的关系中理解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爱中行事的根本原因是,耶稣基督十字架的代赎。耶稣基督是一个赎罪祭。赎罪祭是付上代价,这代价非常重大。耶稣受死,是替我们负上我们负不了的代价。 想象一下,两个不同的场景。如果你的房子着火了。但万幸的是:你已经逃了出来,现在安全了,家人也都平安。这个时候突然,你的邻居经过,对你说:“我的好邻居啊,现在让我向你表示,我是多么爱你。”然后,他就一头冲入房子里,扑进火里,最后他被烧死了。你会不会说:“啊!这个人真的太爱我了,为我上刀山下火海,我好感动啊?”你会吗?不,你会说:“那个人是不是疯了,我拉都拉不住他。有没有搞错啊,我都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他为什么要为我死?” 但如果换一个场景呢?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还在房子里,房子快被烧毁了,孩子也有被烧死的危险。然后,你的邻居来了,对你说:“我的好邻居啊,让我向你表示我是多么的爱你。”然后,他便冲入房子里。他救出了孩子,但他自己却被火死了。那么,那么,你会怎么想?你会真诚地说,“这人真的爱我,因为在我们处于危险的时候,他为我们而死。” 亲爱的弟兄姐妹,除非你相信自己是失丧的、正处于危险之中,完全绝望而没有出路。除非你相信,你自己面对死亡、罪恶、苦难的时候,无能为力,而唯有耶稣为你受死,你才不致失丧。否则,你就撤空了十架的意义。撤空了十字架的意义,就无法明白神的爱。耶稣的死,是一种代替的牺牲。耶稣基督为我受死,所显出的那份爱,才能感动我们在爱中行事,是在他的爱的包裹中,行事。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爱,是被他的爱激励,去行事。 总结:因此,我们如何才能过圣洁的生活呢?我们需要效法神。我们怎么才去效法神呢?我们要像蒙慈爱的儿女那样。因为,只有蒙慈爱的儿女,才能行在爱中。我们怎么才能像被爱的儿女那样,去行在爱中呢?只有认识到神无比的爱,才能像被爱的儿女那样,去行在爱中。所以,认识神无比的爱,才能行在爱中,进而认识自己是蒙爱的儿女,才能效法神;只有效法神,才能活出圣洁的生活。——这,就是这段经文,最重要的福音逻辑。 第五,正面应许VS负面禁止 首先,以弗所书5:1-2节,呈现了这一福音的逻辑。这是一个有应许和盼望的信息。你不用负上任何代价,仅仅因着耶稣基督为你付上了代价,你就得到一切的好处。这是圣经中正面的应许。 然后,以弗所书3-7节,保罗列出了许多律法的警戒。“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因为神的愤怒会临到那些不顺服的人。凡做这些事的人,不能承受神和基督的国,不要与他们同伙。”在这里,经文指出了一系列的禁令、限制和警告。这是圣经中负面的禁止。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这样说吧,除非你看到信仰:既有正面的应许和盼望;又有负面的禁止和命令,否则你对信仰的认识就还不够完全。不幸的是,很多人信仰的实践方式,要么只有正面而没有负面,要么只有负面而没有正面,许多人普遍都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其实,两者都需要。 如果你在一个放任宽容的环境里长大,从来只有赞扬而不被批评,你的生活,便常常容易缺少权威、标准和原则。同样的,如果你在一些只有负面指责、严厉要求的环境中长大,从来只有规矩和压制而没有肯定和鼓励,那你的生活就没有平安、没有自由,只有“不能,不要,不可。”正面的应许和盼望是必需的,负面的禁令和警戒也是必需的。 多说一句,孩子从小就需要被批评、警戒、责备、管教,也需要被接纳、认可、肯定和鼓励。在某程度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因不愿意同时接受以弗所书5:1-2和3-7的教导而受苦。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家长在这两点都不够平衡。 有一位牧师说:我们有‘耶稣为我’的教会,也有‘我为耶稣’的教会。一间耶稣为我的教会总是说,“嗨,耶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只管去得着这恩典,耶稣接纳你。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是恩典,根本上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这就是“耶稣为我”的教会。 此外,还有‘我为耶稣’的教会。这些教会总会说,“你必须舍己、你必须牺牲、你必须付出。你必须献上一切,舍弃一切。你必须否定你自己。你必须为耶稣而活,因为你欠福音的债。”——这就是“我为耶稣”的教会。 我会说,其实福音同时包含这两者。在福音中,两者同时存在,并且缺一不可。我为耶稣,原因是耶稣为我。耶稣为了,使我有力量为耶稣。正面的应许和负面警戒,必须在我们生命中互相效力,才能造就我们。 让我再举个例子,如何对付自己生命中的苦毒怨恨。 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念叨:“我必须饶恕他,我必须饶恕他,我必须饶恕他。”如果仅仅是念叨而已,对你减少苦毒怨恨帮助其实不太大。你必须进一步地思想说:“耶稣究竟为我做了什么。我如此的罪恶深重,主却赦免了我,却还爱了我。”当你以祷告的心,思想这些奇妙的恩典和无比的爱的时候,当圣灵开始以真理软化你的心的时候,当你想到在它里面的安慰和盼望的时候,你才能渐渐除掉苦毒和怨恨。当你的心深深地被主的恩典包围的时候,当你深深地被主的爱感动、融化的时候,苦毒才能离开你。——这,就是正面应许的力量。 但在实际的操练中,有时候,正面的应许来得或许不是那么快,对吧?你也不能坐在那里等着神来感动你的心,你才不去苦毒怨恨。因此,同样的你也必须在律法的警戒中,提醒自己说:“我不能作出充满苦毒的行为。我不能让苦毒的思想不断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必须停止心存苦毒的状态,我不能再怨恨下去了。”实际上,这些律法的禁令,也会帮助你不继续恶化下去。————这,就是负面禁止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成。 第六,与罪恶征战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当你成为基督徒后,在一些从前令人感到痛苦的地方,现在那里有了平安;但也有一些从前是令人感到平安的地方,当你成为基督徒后,在那里出现了痛苦和挣扎。比如:内心有了平安、生命有了意义,人生有了盼望。这些都是美好的。但再比如:常常与罪恶征战,克服自己的私欲,为着真理的缘故蒙受利益的损失。这些很多时候,也会令你很挣扎,很痛苦。 要知道:成为基督徒,不仅使你在不安的地方得到安慰;成为基督徒,也会使你在觉得舒适的地方,感到挣扎。因为基督信仰是一场争战。 如果你认为只停留在第1-2节就已足够,如果你认为领受神的祝福,就已足够。如果你不明白基督信仰是一场争战。那么,你将会没有力量,活不出信仰。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看到自己需要去挣扎、征战的地方。努力挣扎、与罪征战、对付肉体。在这段经文,保罗讲了三点,需要挣扎和征战的地方: 首先,经文提到淫乱并一切污秽。 情欲与爱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情欲里,你仅仅希望自己得到满足。在爱里,你想要得到一个完整的人。圣经总会教导我们,不要只是利用神和人。你必须进入一个完整的关系里去事奉神、去爱人。因此,在这段经文中,圣洁生活的第一点,是保守自己在性关系上的纯洁。 第二,保罗提到贪婪,他说贪婪就与拜偶像的一样。 贪婪或贪心,当然会有千千万万种形式表现出来。请注意,圣经说,贪婪其实是在拜偶像。一个贪婪的人,是在以自己所贪的东西为偶像,为上帝。费尽心机获得它,好使自己获得价值和意义。贪婪的意思是,不满足上帝给你的,不遵守别人拥有的。 第三,保罗提到他谈到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但这些都是与言语有关的。 基督信仰意味着你拥有神的话语和圣灵。你必须把你所拥有的,应用于你每一方面的生活、你的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你所说的话是否是有智慧的,你所说的话能否培育人和使人得滋养?还是那些没有分量的、轻浮的、愚蠢的话。 圣洁的生命、单纯的信心、清洁的言语。这段经文提到的这三样,恰恰就是我们每一天生活中最真实、具体的争战。所以,各位蒙爱的女儿,你们是属于神的,在这个春季假期,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你们要与世界分别,你们要活出圣洁的样式,就是反映出神的荣耀,为他做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