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大家,平安。今天我们来学习历代志。
在过去的课程中,我们一直在追踪神的救赎计划,从创世记开始,一直到犹大被掳去巴比伦。历代志这卷书,就是他们在被掳后写成的,这卷书在写作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已经归回了耶路撒冷。
当我们参加婚礼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新娘和新郎精心准备的PPT,向我们展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照片。你从这些照片里可以看到他们得很多精彩瞬间对吧?
历代志,它就像整个旧约圣经的一个PPT.它从亚当开始,但是把焦点主要放在以色列的王国时期。历代志是对历史的重述,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来帮助读者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一切。
背景
就像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一样,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在希伯来圣经里是合在一起的一卷书而不是两卷书。所以,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看作是同一卷书。
本书的名字是“历代志”,希伯来文意思是“过去日子中所发生的事”,表明这是一卷历史记录。有一位早期教父名叫耶柔米,当他把这卷书翻译成拉丁文的时候他命名为“chronicle”,或者叫“犹大编年史”,从此以后就被定名为这个了。
我们并不知道编著这卷书的人是谁,一些圣经学者认为是以斯拉,以斯拉是被掳归回后的一位文士,但无论作者是谁,他的写作日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卷书。
为了对背景有所了解,我们来看历代志上9:1-2,我们从第一节的下半节开始读:犹大人因犯罪就被掳到巴比伦。先从巴比伦回来,住在自己地业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宁的首领。所以,这卷书是在被掳之后成书的,那时他们回到了耶路撒冷。
请注意,这一事实对帮助我们了解历代志的信息非常重要!你一定还记得的话,以色列的历史中充满了盼望,也充满了悲剧。盼望是什么?是大卫的一位后裔会永远做王,永远统治!悲剧是什么?是一个接一个的后裔都失败了,没有达到神公义的标准。
当北国以色列在公元前722年被掳到亚述的时候,似乎神的计划就失败了,因为这些人再也没有回来。然后,在公元前586年,南国犹大被巴比伦征服,圣城和圣殿都被敌人夷平,犹大百姓则被掳去了巴比伦。
但是盼望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消失,有一群余民在巴比伦得到了存留,而大卫的后裔则借着約雅斤得着了存留。以斯拉和尼希米,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两位重要领袖,带领百姓回到耶路撒冷和重建了圣殿与城墙,他们再度点燃了盼望的火炬。而历代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书的。
历代志的目的
我们提到了历代志这卷书的背景,在深入这卷书的内容之前,我们先要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代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把旧约圣经明明已经讲过的事情再讲一遍?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历代志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跟撒母耳记和列王纪是重复的。
回答是:历代志的编纂是出于一个与其他书卷完全不同的神学目的。
列王纪是在被掳过程中所写的,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以色列百姓,你们被掳掠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你们自己的罪,而不是因为上帝不够信实。所以,列王纪记载了大量的以色列君王和百姓的罪。
但是,对于历代志的作者来说,被掳已经结束了,他们重新回到了耶路撒冷。所以,他要提醒百姓神:仍然是值得信靠的,神对他们仍有计划。所以历代志没有提到列王纪里一些重要的故事,却更关注列王纪所有没有提到的一些事情,一些有盼望的事情。
历代志的编纂者有和列王纪不同的思路。如果列王纪要讲述的是神的百姓为什么会被掳,那么历代志则要强调回来之后他们的盼望在哪里。
请大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如果你是回到耶路撒冷那个社群中的一员,你心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肯定有很多的思虑,对吗?“神所应许的弥赛亚真的存在吗?我们仍然是神的圣约百姓吗?神仍然在乎我们吗?”
而历代志的作者,重述以色列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像婚礼现场播放的投影照片一样,历代志的作者精心挑选了历史中的一些精彩片断来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是谁,他们经历了哪些恩典的时刻,他们回到了哪里,这是什么地方。
你也会意识到,被俘虏的70年已经过去了,被掳的百姓也归回了,但是七十个七才刚刚开始,在七十个七之后,神的受膏者——弥赛亚——才开始他的统治。虽然地理上的被掳已经结束了,属灵的被掳却仍在继续。
这是为什么,虽然百姓回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却没有经历到耶利米书31章或是以西结书37章所描述的那种属灵的喜乐欢庆、和伟大的复兴场景。所以历代志的作者也告诉他们说,他们不应当把回到应许之地当作是最终的盼望,最终的盼望是神所应许的那位伟大的君王将要再来和统治万方。
一、代上1-9章——族谱:被掳后社群的根在哪里
现在请大家把圣经翻到历代志上1:1-4,我们从第一节开始看:亚当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生该南;该南生玛勒列;玛勒列生雅列;雅列生以诺;以诺生玛土撒拉;玛土撒拉生拉麦;拉麦生挪亚;挪亚生闪、含、雅弗。
如果你继续往下看,你会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族谱,长达九章!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种族谱根本看不下去,也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的每日读经计划要你一章一章地读历代志上,可能你会感到很煎熬。
但如果你是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你就会看到这族谱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展示一个重要的事实:被掳归回的社群是神的选民,就像过去的选民一样,他们仍然是神的选民!
根据这一目的,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族谱的结构并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流水账。
在1:1,族谱是从亚当这位始祖开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作者总是把焦点放在应许的主线上。在第一章5-16节,他描述挪亚的两个儿子雅弗和含的时候比较简略,因为他们跟亚伯拉罕没有关系。从17节开始他记录闪这一族的时候,他就比较详细地写到亚伯拉罕。同样,当他写到亚伯拉罕的后裔的时候,以实玛利的后代只记了一代,然后焦点就转移到以撒和以撒的后裔身上。
请大家看2章1-2节。在这里我们看到雅各(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很有意思的是这十二个儿子是从犹大开始记录的,而不是从最大的长子流便开始记录的。为什么?因为君王大卫从犹大的后裔而出,在大卫之后,那位弥赛亚也是犹大的后裔。
2:15出现了大卫,然后你翻到第3章会看到大卫的后裔。接下来你看到大卫的后裔一直被跟踪记录到被掳之后,19节提到所罗巴伯,他是大卫的后裔、在被掳归回后治理耶路撒冷。作者没有等到结尾,就迫不及待地亮出了现在他们仍在大卫后裔的治理之下这一事实。
继续往下看,4-8章讲到雅各的其他后裔,这里的重点是讲述北国以色列的下场,因为他们没有对神忠心。不像那些回到耶路撒冷的南国后裔,北国在被掳之后就彻底消亡了。到9:1,在那里我们看到作者的总结陈词:以色列人都按家谱计算,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犹大人因犯罪就被掳到巴比伦。
原文用的是“所有的以色列人”,这是整卷书中被重复很多次的一个词。虽然历代志的重心是放在南国犹大的身上,但是作者总是强调“以色列全家”或者“所有以色列人”,表明这群被掳归回的百姓的民族身份不是放在犹大这个国家身上,而是放在耶和华对大卫所作出的应许之上。这应许是给到所有南国或北国、愿意悔改和相信的百姓的,不仅仅是给归回的犹大人。
对于这个长长的族谱,我还有最后一点要讲。族谱是圣经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体,族谱也常常被人错误地解读。例如,有些人认为说,如果你像历代志上4:9中的雅比斯那样祷告的话,你就会像他一样得着各种祝福。
你要小心这种解读!
第一,这种解读忽视了神在以色列中工作和在今日教会中工作的方式不同;
第二,这种解读忽视了作者把这一叙事放在族谱中的原因。
我们要记得,整个族谱的目的是告诉神的百姓,他们仍然连结于神的应许,大卫的族裔仍然得以存留。任何对族谱的解读都要服从在这一目的之下。
二、代上10章-代下9章——联合王国时期:被掳后社群的弥赛亚盼望
接下来的主要部分涵盖的是大卫和所罗门治下的联合王国时期。如果你把圣经翻到历代志上17:11-13,你会看到为什么大卫在这卷书中具有如此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神对大卫说:你寿数满足归你列祖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并不使我的慈爱离开他,像离开在你以前的扫罗一样。
在这段经文中,神与大卫立约。大卫的一个后裔会为神“建造殿宇”,这是一座神所居住的圣殿;而神则为他坚立他的国,并且是直到永远的国。在撒母耳记下里,也有类似的经文,在这国中是一位永远掌权的君王。
这是历代志的作者想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我们从这一大段叙事中看到:作者是从与撒母耳记以及列王纪,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论述这一点。
第一个不同的方面是,不像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历代志透过强调大卫和所罗门积极的一面来让读者看到弥赛亚是怎样的一位君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请翻到撒母耳记下11:1-2,这里说: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大卫又差派约押,率领臣仆和以色列众人出战。他们就打败亚扪人,围攻拉巴。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一日,太阳平西,大卫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
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最后大卫犯了罪,他犯了谋杀罪和淫乱的罪。撒母耳记下提醒我们大卫并不是完美的君王。
现在请翻到历代志上20:1-2,看看这里是怎么说的:过了一年,到列王出战的时候,约押率领军兵毁坏亚扪人的地,围攻拉巴;大卫仍住在耶路撒冷。约押攻打拉巴,将城倾覆。大卫夺了亚扪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又嵌着宝石;人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大卫从城里夺了许多财物。
看到吗?同样的时期的事情,故意没有提到大卫的犯罪和谋杀,反而特别提到大卫的得胜。他们在此展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在撒母耳记里,重点记载了大卫的罪,在这里重点记载了大卫的得胜。在历代志里大卫被描述为一个优秀、卓越的君王。
历代志的作者,是想为大卫家族洗地吗?是要为大卫洗白吗?并不是这样,大卫的罪在撒母耳记里得到了详尽的描述,人们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但是历代志有和撒母耳记不同的目的,透过用积极、得胜的笔触来描述大卫,作者向被掳归回的以色列百姓展示一个,他们应当盼望的、得胜的君王。
讲到所罗门的时候也是一样,在列王纪上11章记述了所罗门的罪,尤其是他的荒淫和奢华,可是在历代志里这样的描述是没有的。历代志的作者有意地这样描述先前的两位君王,目的是让读者意识到将来的君王会是怎样的。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我们可以从大卫和所罗门的历史中,学习到圣经告诉我们有关耶稣的信息。耶稣是用公义治理的君王,耶稣是在我们生命中给我们带来胜过罪、撒旦和死亡之胜利的勇士,耶稣也是我们心的大牧人、引导我们敬拜和祷告,耶稣是一切财富的主人、是从神而来一切智慧的充满。
读历代志中的大卫和所罗门时,我们可以思想耶稣如何比他们更超越、比他们更丰盛。
第二个不同的方面是,不像列王纪,在历代志上大卫和所罗门的叙事是围绕着圣殿而展开的。
在列王纪上5:7,推罗王希兰为所罗门的智慧而称赞神:“今日应当称颂耶和华;因他赐给大卫一个有智慧的儿子,治理这众多的民。”
但是在历代志中,代下2:12,希兰说的则是:“创造天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赐给大卫王一个有智慧的儿子,使他有谋略聪明,可以为耶和华建造殿宇,又为自己的国建造宫室。”
在列王纪,所罗门的智慧表现在治理百姓和国家上面;而在历代志,所罗门的智慧表现在建造圣殿上。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圣殿是历代志的焦点所在。
如果你简略地读一下历代志上22-26章,你会看到这卷书用大量的文字描述大卫如何为所罗门要建造的圣殿预备材料,从祭司的组织到乐队和守门人的分派,这样的描述一直延续到历代志下。
为什么焦点要放在圣殿上?这是要人们把盼望放在一栋建筑物之上吗?但是,不要忘了,在历代志下6章中,所罗门的祷告里也承认神不需要一个居住的场所。其实,所有对圣殿的描述都是要提醒我们,要享受与神和好的关系,归回的以色列百姓必须用悔改和信心回应神的慈爱。
历代志的作者把焦点放在圣殿之上,因为圣殿是献祭的地方,是悔改的地方,这表明神愿意与祂百姓悔改的心相遇。
请看历代志下6:24-25: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回心转意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向你祈求祷告,求你从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
要靠近在圣殿的那位神,我们需要谦卑,需要祈求饶恕,而这正是被掳归回的百姓需要做的。
三、代下10-36章——犹大诸王:悖逆和悔改
历代志接下去的部分,是对犹大诸王的一个记录,在这个记录里我们看到国家如何陷入罪、分裂并且最后被掳。如果要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就需要看这个叙事中最重要的一段经文:历代志下7:13-15。
我们在列王纪的时候,用所罗门在圣殿建成后的祷告,来呈现整个列王纪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也可以用历代志中的这段经文来呈现历代志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也要注意这段经文和列王纪中的经文有何区别。
在这两卷书中,当所罗门把圣殿奉献给神之后,神向所罗门显现、也向所罗门说话,但是历代志中神所说的话,比列王纪中记录的更多,正如前面我们所看到的,历代志的作者力图强调的是另一方面:
若使天闭塞不下雨,或使蝗虫吃这地的出产,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我必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现在我已选择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
在列王纪中,所罗门的祷告强调的是:以色列这个国家之所以走了下坡路,是因为申命记中的咒诅和恩典实现在以色列身上的结果。但是历代志中神的回应却强调了,神渴望祂的百姓悔改这样的心愿。
从这个角度来说,14节是整卷书的核心经文:“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
10-36章记录了十九个不同的君王,从罗波安到西底家,而每一个王都是用这节经文来作为评估标准的。他们是否谦卑地寻求神,并且转离自己的恶行?还是他们硬着颈项、服事偶像,并且充满骄傲?
这节经文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历代志的作者希望被掳归回的百姓记住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立即的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因为过去的数代都悖逆神、都很邪恶,而百姓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掳到巴比伦。
现在这些被掳归回的百姓可能会想,“神的审判刚刚过去,神过去忍耐了祂的百姓很久,现在我们稍微犯点罪也没什么,神不会马上审判我们的。”这样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历代志的作者要与这种思潮作战。
整个的犹大诸王记都给读者这样的信息:当犹大的国王和百姓犯罪时,他们立即经历到了罪的后果,就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尝到了苦果。同样,当君王和百姓顺服神、寻求神时,他们就被垂听,他们的罪就被赦免,他们的地土也得着了医治。
这一历代志中贯穿始终的原则,就是“神对罪立即的审判和惩罚”、“神对敬畏他、顺服他的君王立即的祝福”。
我们来看一看在这最后一个大段落中,这一原则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首先,有一些积极的例子:让我们看历代志下17:9-10,犹大王约沙法,他派遣教师去往各城教导神的百姓:他们带着耶和华的律法书,走遍犹大各城教训百姓。耶和华使犹大四围的列国都甚恐惧,不敢与约沙法争战。
看到吗?这里给我们“立即祝福”的积极例子,君王和百姓听从神,他们便得享平安。再来看看另一个好王,也就是希西家。希西家在晚年的时候犯罪,在32:25-26怎么描述呢?
希西家却没有照他所蒙的恩报答耶和华;因他心里骄傲,所以忿怒要临到他和犹大并耶路撒冷。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在希西家的日子没有临到他们。
然而,犹大的君王和百姓并不总是顺服和立即悔改的。让我们看看一些反面例子。
首先,在历代志下12:1-2,经文记录说:罗波安的国坚立,他强盛的时候就离弃耶和华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随从他。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
再一次地,这里给我们看到这样的模式:百姓背弃了神,攻击和苦难就立即临到。
第二个例子是25:27中的犹大王亚玛谢:自从亚玛谢离弃耶和华之后,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将他杀了。亚玛谢一离开神,就被自己的下属杀害了。
整卷书都让我们看到类似的例子,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来教导说每一个时代都因自己的罪受到立即的审判。
现在,让我们快进到这卷书的末尾,我们在末尾看到悖逆所带来的最终结果。
36:15-20: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因为爱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从早起来差遣使者去警戒他们。他们却嘻笑神的使者,藐视他的言语,讥诮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所以,耶和华使迦勒底人的王来攻击他们,在他们圣殿里用刀杀了他们的壮丁,不怜恤他们的少男处女、老人白叟。耶和华将他们都交在迦勒底王手里。迦勒底王将神殿里的大小器皿与耶和华殿里的财宝,并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带到巴比伦去了。迦勒底人焚烧神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凡脱离刀剑的,迦勒底王都掳到巴比伦去,作他和他子孙的仆婢,直到波斯国兴起来。
然而,因着神的恩典,我们要感谢神的是,这不是历代志的最终结局。在22-23节,神激动了波斯王的心给神的百姓以自由,让他们能够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但是立即审判的原则仍然在那里。如果这些归回的百姓还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拒绝寻求神,他们会立即尝到自己悖逆的苦果。虽然他们回到了应许之地,但是他们的心并不比他们的祖先要更加良善。
总结
在历代志的末尾,神的百姓仍有盼望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大卫的后裔仍然存留,对圣殿的焦点,提醒神的百姓神会坚立祂的国,也就是大卫后裔的国直到永远。
正如代下21:7所说的:耶和华却因自己与大卫所立的约,不肯灭大卫的家,照他所应许的,永远赐灯光与大卫和他的子孙。
所以,历代志把我们带到基督的面前,因为基督是神所有应许的成就者,耶稣是从神百姓属灵的被掳中救回他们的那位弥赛亚,他也是大卫的后裔、是真圣殿。
所以历代志的结尾不是问号,不是否定了神百姓的未来,而是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未来的万王之王,指向那位能够医治这地、医治神百姓的救赎主。
-
第一,我鼓励你,不要把历代志仅仅当作历史来读,而是把它看作是指向弥赛亚的大箭头。我们应当用历代志来稳固自己对基督的信心,因为我们在历代志里看到几个世纪以来,神的应许都得着成就。
-
第二,当我们读历代志的时候,我们要对被掳归回的百姓有同理心。我们也同样生活在“已然和未然”同时并存的时代中,我们在等候基督的再来。所以,正如历代志的作者教导他那个时代的百姓,我们也要教导我们的心。
-
我们的盼望并不由我们的处境来决定个,而是从神的话语、神的应许和神的安慰而来。就像被掳归回的百姓一样,我们要回顾救赎的历史,我们要对神能够在各样处境下都能实现祂的应许而充满信心。
-
最后,我们要让历代志作者所强调的立即审判,引导我们来到十字架的面前。如果我们悖逆了神,如果我们没有选择神的旨意和道路,我们会收获我们所种的苦果。
-
罪总是有后果的,但是我们要为自己在基督里而赞美神,基督在十字架上承担了神对我们的审判。认识和吸收这一福音真理,会帮助我们脱离罪,并且拥抱荣耀神的悔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