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4:1-20】:用神的道,来省察自己的心。 一、第一个省察:信仰的“中间状态”,是最糟糕、最虚假的和最危险的状态。(3-8节) 1、解经:有两种本质的差别。 这一天,主来到海边讲道。如同一位撒种的,出去撒种。经文似乎异常简单:同样的种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可4:1-2节) 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一晒,就枯干了;落在荆棘里的,荆棘涨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唯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芽生长,并且结实。(可4:3-8节) 这个比喻,打眼一看似乎是在说,种子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上,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状态。但如果你看得再仔细一点,就会发现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事实。四种状态的土地,其实在本质上只可以划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区别很简单,也很直白,甚至这个区别直指了问题的本质: 一类是结出了果实的土地,另一类是没有结出果实的土地。 经文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那些连根都没生的种子(第一种土地),或者只发了芽的种子(第二种土地),或者被荆棘挤住的种子(第三种土地)。其实,最终都没能结出果实。意思是,在这三种土地上,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不结果子。 各位,请问一颗种子被撒在地里,看它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看它是否具有传递生命的力量,你们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是看它长得多么枝繁叶茂吗?从来都不是,对吧?唯一的标准,就是它有没有结出果实,有没有结出新的籽粒来。 结实,才是本质;过程,都是现象。 前两种死得很彻底(一种压根没扎根,另一种发了芽就死),这一眼就看出来了,对吧。其实呢?第三种土地最具欺骗性。 因为,看起来,种子在这里还是“活着”的。只是,谁都知道,若是种子不能结果子,无论“看起来”如何,终将是毫无价值!因为,撒出去的种子,看它有没有价值,本质上只看它有没有结出果实,而不是看它长得怎么样。 你看,经文清楚地告诉我们:归根结底只有两种结果:结出果实的和没有结出果实的。这,才是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最大的区别。——主耶稣恐怕你过度区别前三种土地,于是,他都用了“非常负面”的词汇,去描述前三种土地。 所以,第三种状况,就其本质而言,它并非比前两种状况更好。他到了秋天就会死去。只是,它的坏,更加隐蔽,也更难被人发现。——因为,它看起来处在“中间状态”。 但所谓的“中间状态”,其实是虚假的“表象”而已。这一表面的虚假,并不能遮掩,它没有结出果实的“糟糕”。 本质的差距,并非现象的不同,可以抹平的。 2、应用:挑战人信仰中,虚假和危险的“中间状态”。 虚假的状态 我常常觉得,信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自己”在信仰中,最常有的状态就是疲软:不冷不热,不瘟不火,半死不活。各位,在每一间教会中、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为主发疯都是不常有的,因为这需要属天恩典的激励;而不冷不热却如此经常,这只需要体贴肉体的私欲。 所以,如果你遇见一个为主发疯的人,即使他幼稚、青涩、不成熟,甚至激情的时候也会犯错,但你要为他深深地感恩;因这总比那些死气沉沉、不冷不热、不瘟不火,但规规矩矩、不做不错的老油条,好得多。 而老油条,说的就是第三种土地的状态。第三种土地信仰境况,会给我们自己一个“假象”:我的信仰虽然不够好,但也还不算太坏。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这样说,这种所谓的中间状态,才是最虚假和最危险的状态。因为,中间状态的“不冷不热”会迷惑我们,让我们目盲。 因为,中间状态的人,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人。 极冷和极热的信仰状态,都能显明一个人的光景。 只有中间状态的人,最难对付。 如果你是一个对信仰非常冷淡的人:几乎从不读经、不祷告、不聚会、不奉献、不服侍。很明显,这样糟糕的表现,本身就会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信仰状况很差劲、很糟糕、很危险。对吧?因为,你的冷,把你给显出来了,让你不得不认。 如果你是一个对信仰火热的人:你会在每一天的读经、祷告和灵修中,在聚会、听道、服侍中,常被圣道和圣灵光照,常操练顺服和悔改。而通常越是火热爱主的人,他被圣灵光照的次数就越多,光照的深度就越深;越是被真理光照的多,也就越深的看见自己的罪太多,主的爱太大,神的恩太深。意思是,信仰的火热,本身会促使一个人更深地查验自己的生命。 唯有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信仰,最难对付。别人会觉得你还可以,你自己也会送给自己一个“过高”的属灵评价:“虽然我不太读经祷告,也不委身教会;虽然我主日经常不来聚会,也很少奉献和服侍;虽然我为了工作不参加小组,虽然我为了孩子上补习班,不让他参加主日学;但主都知道,我软弱了,主还是爱我。” 抱歉,我刚才一系列的罗列,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上:没人会这样具体的罗列了自己的罪,然后再说主爱他的。相反,他只会非常笼统的说一句,“虽然,我软弱了,但主都知道,我也没办法,每个人的挑战都不同,主还是爱我的。”但问题是,你那不叫软弱啊,你那明明叫作:“犯罪、悖逆、邪恶和刚硬。” 你看,只有不冷不热的人,最少地认识自己。 对信仰极度冷淡的人,他的冷淡能显出他的生命状态,需要悔改;对信仰极度火热的人,他的火热能帮助他更深的悔改。唯有不冷不热的人,他的生命既不被彻底地暴露,又不被彻底的省察。 只有不冷不热的人,最少的认识自己,最少的暴露自己、最少的省察自己。 不冷不热最大的危险是,它几乎会掩盖掉你信仰中所有的问题。 它会让你的信仰:既不被暴露,又不被省察。 危险地状态 问题是,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既不被暴露,又不被反思的信仰状态。才是信仰中最糟糕、最虚伪、最危险的信仰状态啊。 身处其中的人,有时候看起来并未犯一个具体的罪;他也很难为一个具体的罪恶、过犯悔改。但,问题是,他的问题真实存在。皮肤没有割破,肌肉也没有拉伤,骨头也没有断。但,就是腿疼!病,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他的问题,不是一个一个的; 他的问题,是一串一串的。 他的问题是整个信仰的状态、整个信仰的体系、整个信仰的模式,都错了! 生命像一块橡胶球:刺不透、扎不破、捏不扁、砍不圆(内心刚硬、偶像林立、贪恋世界、没有安息)。而“刺不透、扎不破、捏不扁、砍不圆的生命状态”,都已经如此糟糕了,他居然还认为自己“虽然不够好,但也还不算太坏”。 你说,这种信仰,到底有多么地刚硬、悖逆和虚假?你说这种信仰,是多么地盲目危险和无知? 撒种的比喻警醒我们:信仰,在本质上压根就没有中间状态。所谓的中间状态,不过是一种极其糟糕、虚假、危险的信仰光景罢了。就是“不认识自己的糟糕,看不到自己的危险,也很少悔改”的那种信仰光景。 而这种信仰光景,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和传染。整间教会的属灵氛围都会被深深伤害。一个刚受洗的新信徒,原本该火热、信靠、敏感,但在这样的氛围中,不过半年几乎就已经像一个老油条了。 二、第二个省察:对自己肤浅的省察,会带来肤浅的信仰。(14-19节) 有一次,我在外地服侍。讲道之前,偶然听一位主日学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那一刻,我极度震惊,因为这位老师对信仰的认识,居然如此地肤浅和糟糕。 主日学的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很活泼,孩子们也很感兴趣。故事讲完,开始发问:“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你要作哪样的人呢?” 你要作敬畏神的大卫,还是作不敬畏神的扫罗? 你要作机智勇敢的司马光,还是那群不知所措的小伙伴? 作优秀、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还是作不听话、淘气、惹人烦的坏孩子? 你知道吗?如此艰深、必须深深刺透人灵魂、触动人心深处的拷问。就这样被轻飘飘地、随意地问出来了。 更出奇的是,在场的孩子,答案出奇地“标准”、“正确”和“一致”。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要“要作大卫、要作司马光和要作好孩子。”我说,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合伙把耶稣基督,赶出了这间教会和他们的生命中。 你知道吗?信仰,就是这样,被糊弄过去了。因为,在这场提问和回答中,没有人需要认罪、没有人需要悔改,没有人需要宝血的赦免和十字架的救赎。没有触及内心、没有省察生命、甚至没有提及“信仰”。 回答问题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问问题的老师也知道,你知道正确答案。于是,大家合伙把这个流程走一遍。信仰不需要刺破孩子们罪恶的生命光景,也不需要触动他们灵魂的深处。于是,他们回到家中、学校中,继续爱世界所爱、追求世界上一切的偶像,然后十三四岁之后,彻底离弃信仰和教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绝大多数二代基督徒的堕落轨迹和离弃信仰的路径。之前在成都服侍,一位大一新生,来到教会的校园团契,他非常热心,参与各样的团契活动,甚至非常活跃,还带领小组唱诗、召聚查经聚会。大一军训结束后,他跑来问了一个问题:“学校有入党的机会,基督徒是不是不能入党啊。” 于是我跟他聊了很久,劝勉他,也提醒他。只是,过了一两周,他突然就不来聚会了。同工打了很多电话都不接。最后他接了电话,支支吾吾的说了实话:“我决定要入党,党章和学校有明确规定,不能有宗教信仰,所以我以后不能再去教会了,我会自己读经祷告的。” 那一天,我非常地忧伤和难过。为了一个失落的灵魂,也为这一代人肤浅、糊弄的信仰光景。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一直给自己一个过高的评价,他热心、参与团契活动,他还带领小组唱诗、召聚查经聚会;直到一份利益、一个私欲的到来,让他把基督弃之如敝屣,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丢弃信仰。他没有认罪、他没有悔改,他甚至都没有过多地挣扎。 肤浅的问题,带来肤浅的省察,造就肤浅的信仰。如此肤浅的信仰拷问,会毁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 就像这段经文,也常被传道人拿来问信徒:“各位弟兄姐妹,你要成为哪一种土地?”你知道吗?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标准答案就是,信徒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做第四种土地。”问题是,在这个问答之中,他从来就没有机会省察自己是不是第四种土地,他从来都没有机会看清自己信仰的虚假状况,他只需要回答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悔改,不需要救赎,不需要福音。——这,就是典型的道德主义,所塑造的虚假信仰。 然后,传道人为此感恩说,“感谢主赞美主,哈利路亚,愿神祝福你们。” 弟兄姊妹同声:“阿门!”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事情就这样被略过去了,儿童主日学的翻版,就如此诞生了。 在这一问答中,没有人被刺痛、也没有人被刺破,更没有人看到问题。 当然,没有问题,也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于是,整间教会,形式“一片大好”。因为大家都纷纷说,要做第四种土地, 只是,有没有可能,“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呢? 没有问题的意思是,不需要恩典,不需要基督,不需要福音。 而这,不就是最大的问题吗? 震动人心的事实,带来深刻的洞察,塑造深刻的信仰。 “你要成为哪一种土地?”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被问出来。只不过,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呈现出一个刺痛人心的事实:一个让我们冷汗直流的事实,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因为,这主耶稣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事实上:好土地和坏土地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撒种的比喻中,坏土地比好土地还多。就像主的门徒中,有彼得也有犹大,教会里确实有麦子也有稗子! 甚至,有时候你必须说得更尖锐一点:或许就在我们中间,就在这间教会里,将来有一些人会沉沦地狱、会被主弃绝、会灭亡。
-
在这个,让人瞬间敬畏起来的事实面前,人们对信仰的寻求,才刚刚开始。
-
在这一刺透人生的真相面前,人们才开始诚实面对自己。
-
在这个严肃的事实面前,人们才开始叩问自己的心,开始忧伤痛悔,开始撕裂心肠;
-
在这个绝望的事实面前,人们才开始转眼看向,我主耶稣基督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
各位,只要你是一个读圣经的人,你就会相信,我刚才说的这段难听无比的话,其实是事实。因为,这其实是耶稣说过的话。但稀奇的是,在一间教会中,大家几乎都相信在我们的教会中一定会有稗子,但同时几乎所有人都会一致地认为自己肯定不是稗子。——这,就是我们给了自己一个过高的属灵评价。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到底是哪一种土地? 我是不是,一块好土地? 如果,我真不是一块好土地,又该怎么办? 你需要连问自己三个问题,直到问得自己冷汗直冒!你不能轻飘飘地放过自己,然后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然后,从此心安理得、继续原来地信仰和生活! 这个问题,需要撕裂你的心肠,这个问题要让你的心,震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你就有祸了!如果你不是第四种的土地,你就要永远地沉沦地狱! 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今天,凭什么,可以安心地,走出这个门去!? 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今天,凭什么可以不嚎啕大哭、忧伤痛悔呢? 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现在,凭什么还,活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人们轻飘飘、暗示性地,问自己一个,早已预备好的“标准答案”时,心就不容易被刺透了! 人们不需要追问生命,不需要拷问心灵,不需要痛哭流涕,也不需要撕裂衣服。习惯性地脱口而出:“我要作大卫,我要成为好土地。” 于是,渐渐地,他开始觉得,他生命中的问题是:“如果我是第四种土地,我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没什么好办的了。你已经没治了。因为,你都已经第四种土地了,你还想怎么办?当然只能是“继续保持你的优异成绩喽”! 但,我们的问题问反了。有没有可能,你需要问自己的是:如果我不是好土地,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我们的信仰如此肤浅? 为什么我们的灵命如此肤浅? 为什么我们的讲道如此肤浅? 因为,我们问的问题,太肤浅。 因为,我们太容易把问题掠过去,太容易放过自己,我们太容易就给自己一个过高的评价。 我们非常容易地“给自己一个过高的评价”。然后,继续保持好成绩!问题还远远没有抵达内心,就已经开始中途折返。我们不允许自己像大卫那般,查验到自己其实是一个“刚硬、败坏、邪恶、悖逆”的人;当然,我们也决不允许别人说我们是一个“刚硬、败坏、邪恶、悖逆”的人”。 我们顶多只允许自己或别人说,我们“软弱了。”有时候,我会觉得,软弱了,真是一个好神奇的词汇啊,可以瞬间抹掉了我们一切具体的罪,然后生命不需要忧伤痛悔,虽有一丝丝良心的不安,但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原来的生活。 如此,在信仰中,“虚假”几乎成为一件,不被察觉的事!所以,第二个警醒:肤浅的问题,带来肤浅的省察,造就肤浅的信仰。 最后,我们再一次回看撒种的比喻。 讲完撒种的比喻,“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个比喻,怎能明白一切比喻呢?”——这话说得很绝对,意思是只要你听不懂撒种的比喻,那么耶稣所有的比喻你都不可能听得懂了。 请问,为什么?因为这个比喻是关于“领受神的道”的比喻。简而言之,这个比喻的目的,其实是让人认识自己的绝望糟糕:我们的心不愿意领受神的道(上);然后,才让人认识基督恩惠的福音,耶稣基督要来扭转人的心(下)。 这个比喻的目的,压根就不是让人自我努力,去作一个好土地。很多人讲撒种的比喻,最后的结论都是,你们要成为好土地。各位,问题是,我们怎么可能成为一块好土地呢?我们自己的心,原本就是路旁的刚硬心;我们自己的生命,原本就是肤浅的石头地;我们自己的里面,原本就是荆棘丛生、偶像林立。连我们的心如何,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又无可奈何。请问,我们又怎么可能改变自己的心呢? 所以,事实上撒种的比喻,并不是来教导我们,要努力成为好土地。这一个比喻唯一的焦点,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自己原本的光景,使我们看到自己需要一位主。这,才是福音。如果你说,想要成为好土,抱歉你不想,你真的不想。其实,是我主耶稣基督,想要你成为好土。于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撒种,于是他来耕耘我们的心,于是他来救赎我们。这个比喻最终显明的是,整个世界都是坏土,然而主从其中拣选了教会,成为好土。这才是福音。 而这一个又盼望的福音,同时又要决绝的挑战我们每一个人:他首先告诉你你不是好土,认识自己的糟糕,本身就是一件有挑战的事。其次,他也要挑战我们这些因着他的恩典成为好土的人结果实。 前三种土地常常是我们自身的光景,前三种土地提醒我们:既要为主忠心、又同时享受一切的舒适,这是很难的。我们对这个世界过度的关切,会扼杀我们对天国的信靠、盼望和想象力。 我们作为主的门徒,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与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相悖。但这个世界蒸蒸日上的生活方式,好像荆棘一样地挤住了我们。对钱财的忧虑,挤住了我们;对房子车子的思虑,塞住了我们的心。 所以,主耶稣提到了这个危险:财富可能使神的话语,在我们的生命中无法生长;走向社会的上流,有可能正在走向世俗化;对财富的担忧,有可能在我们的里面阻塞住了对主的委身和所领受的呼召。——而这一切,正发生在中国的每一间教会当中。 事实上,对世界的思虑,会窒息我们生命中为主而活的激情,向往天国的激情,委身服侍的激情。亲爱的弟兄姐妹,你们有没有发现:受逼迫、受痛苦,甚至是疾病和贫穷,生命中但艰难和挑战,却给了我们选择另一个世界的机会。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唯有患难、艰难、眼泪和责打,才能给我们呈现出,我们生命中的另一个选择:很多时候,是我们拥有得太多,使我们的信仰裹足不前;很多时候,我们拥有的太多,使天国在我们的生命中变得模糊。而今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变得越来越美好时;天国,就在我们生命中,变得原来越模糊。——你说,我们该如何为自己祷告呢?是该让你顺利、还是该让你受苦? 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再一次说,我们生命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拥有得太少,而是已经拥有得太多!所以,求主让我们这些听比喻的人来认识自己,好把我们转向那一位讲比喻的耶稣。让我们的目光和焦点,从撒旦谎言的欺骗中、从为道所受的患难中、从今生的思虑、钱财的诱惑和各样的私欲中拉出来,使我们来认识他。阿门! 祷告 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更多地认识你。因我们是何等无知,常常对你的真理认识的肤浅。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更深经历你。因我们是何等刚硬,常常不体会你的心意。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让我们更愿跟随你。因我们是何等败坏,常常体贴肉体的私欲。 主啊,今天上午你在你的教会中撒种,愿这些种子撒在你所拣选、洗净的好土地上,让我们这群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