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弗4:25-32 一、一切道德伦理的背后,都是信仰(弗4:25-32) 在以弗所书的后半卷(从第4章开始),使徒保罗以整全的基督教世界观、清晰的道德伦理框架,回应了前半卷(1-3章)中,父神创世以先的爱、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 从第四章开始:
-
1-16节,保罗其实是在说:福音要建造一个新族类。——他致力于将福音应用于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合一;
-
17-24节,保罗其实是在说:福音要建造一个人的新生命。——他明显地将福音应用于人内在生命的更新;
-
25-32节,保罗其实是在说:福音还要建立一个人新的生活样式。——他将福音应用于人日常行事为人的生活范畴。(人,到底该如何生活)。
今晚,我们将一起查考以弗所书4:25-32节的这段经文。然后一起来思考:“人,到底该如何生活”。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这段经文,几乎每一节,都给出了一个相当重大的道德主题:
-
25节论到谎言与诚实:人如何塑造正直、守信的生命呢?这基于圣约关系的建造和委身(因为,我们互为肢体);
-
26、27节谈到愤怒与和好:如果你生气,含怒到日落(这是主耶稣的话),这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破口,容易被魔鬼攻击(给魔鬼留地步);
-
28节讲到偷盗与工作:偷窃与亲手劳力其实是反义词。因为,不劳而获与做正经事,这两件事,都将极大地影响周围的人;
-
29节论到如何掌管自己的舌头:语言是如此重要,既能建立人、也能拆毁人。污秽的言语能伤害人,造就人的好话能使人得益处;
-
最后31-32节提到,在思想救恩的过程中(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如何处理自己内心的罪恶、状况、情绪和动机(除掉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
每一节经文都呈现了基督信仰中,道德伦理的一部分,并且都给出具体的、落地的、实际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基督徒,到底该如何生活。但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当我刚才梳理这段经文的时候,似乎每一节都提到了,唯独落下了第30节:“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而落下的第30节经文,其实就是这段经文的关键钥匙。整段经文,每一节都提到了某个重大道德伦理议题;唯独这节经文,似乎并不涉及道德伦理。因为,这节经文并非呈现一个道德伦理,乃是其他一切道德伦理的根基。 如果其他几节经文,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人该如何生活的话;那么第30节经文,就在尝试提出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人,为什么要如此活”。意思是,这些伦理道德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简而言之,“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这节经文提到,人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最深刻的动力乃是因为:
-
首先,是在与神真实的生命关系中,神的爱激励我们(犯罪会令圣灵担忧),我们才能过有道德的生活;
-
并且,我们的生命是属于神,不属于自己(受圣灵印记),才能不体贴肉体的私欲;
-
第三,我们盼望未来(等候得赎的日子),才不至于陷入今生的一切追求;
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与其他宗教的道德规范,究竟有什么不同?”——第30节,就是其中最根本的差异。 如果你看其他宗教,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一个伦理道德的体系,都会告诉你:不可说谎、要控制怒气、勒住舌头、偷窃是不好的,要善待他人等等。意思是,如果单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来说,单从行为方式上“怎么做”的角度来衡量,基督教的教导与其他宗教的教导,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当我们学习这段经文的时候,作为基督徒,就必须问自己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这段经文所教导的、关于基督徒言行的、美好的道德伦理,背后的根基究竟是什么? 让我先说结论:一切道德伦理的背后,都是信仰。 使徒保罗在第17节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的意思是:“因为你们的身份已经改变了,因为你们已经与基督联合了。所以,你们不能再像以往未信主时候的样子,你们不能再像这个世界的样子,你们不能再像其他任何人的样子,而是应该像基督的样子(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请注意,事实上,使徒保罗在此作了一个“激进”的神学描述。他说你不应该再像亚当(旧人),而是要像基督(新人)。问题是,每一个亚当的后代,天然就会像亚当呀;就如同儿女天然就像父母一般。 然而,保罗的意思却是,你们不再属于亚当的体系,而是属于基督的谱系。——这,就是改变背后的根基。其实,保罗在这里是在向我们指出一个深刻的信仰的事实:成为一个基督徒,其实是一种内在彻底的改变,而不仅仅只是外在言语、行为、习惯、心态的改变而已。 然而,多少基督徒,总是专注于外在的修修补补、打扮捯饬、装修化妆,却忘记了扎根福音、归回基督、聚焦信仰,以至于虽然时不时也会火热一阵子,但是在道德、见证、行为上,最终总是一败涂地。 其实,成为基督徒的意思不只是说:“好吧,我从前常常说谎,现在我已经受洗了,现在我成了基督徒,所以我从此不能再说谎了。”当然是的,但还远不止于此。 因为,改变不仅仅是指外在行为的转变,改变还是指整个人内在生命的转变。甚至是心灵的更新、世界观的扭转、人生方向的逆转。——其实,这就叫重生。 意思是,你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已,而是要从头到尾的,重新活一遍。因为,行为的背后是品德,品德的背后是生命,而生命的源头是基督。这,就是这段道德教训,背后的信仰根基。 一切道德伦理的背后,都是信仰的呈现。既然如此,那么基督徒生命的建造、道德伦理的见证,最终就是一次信仰之旅。而信仰的建造,于我们而言,其实就是,生命破碎与建造的过程。——请问,人,如何生活?答案是:人,需要信仰。 二、信仰,就是生命破碎与重建的过程(弗4:17-24) 信靠基督,就意味着要离弃亚当(旧人、肉体、私欲)。转变,意味着两件事:脱去亚当的生命状态,穿上基督的新生命(弗4:17-24)。而这个脱去与穿上的过程,其实就是打乱原有的生命状态和次序,建立新的生命状态和次序的过程。 收拾过房子的人都清楚。当你决定要有一次大扫除、布置新家具的时候。你当然能够想象、能够期待,彻底清洁之后、新家具就位之后,你的家一定会变得焕然一新、模样大变。对吧? 但问题是:当你正在打扫整理的过程中,这时如果突然有人来到你的家里,他看见这间房子的时候,请问他会说什么呢?“奥,你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进了强盗了吗?怎么会这么乱!厨房用具怎么全都摆到了客厅里?” 你知道,把厨房用具摆到客厅里,这是一个混乱的摆法,是打乱了它原来应该摆放的位置和次序。然而,这个混乱的过程,其实对这个房子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打乱原有的次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的次序。 亲爱的弟兄姐妹,从信仰到生活,其实就是在经历这个过程。如果类似的事情,没有在你的生命中时常发生,我恐怕你还没有经历真正的、信仰落地的转变。 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人的生命,总是波澜不惊,不被震动。他的生活模式,他的家庭状态,他的人生抉择,他的生活习惯,好像从来都不会被信仰打破。好像信仰是信仰,生活是生活。任他风吹雨打,他总岿然不动。任由牧师在台上大声疾呼,他总是依然如故。——请问,这叫什么?这不能叫刚强,这只能叫刚硬!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总是光鲜亮丽,好像从来都没有过软弱。或者他即使软弱了也从来不会在人前呈现出来。人们来到他的面前,他好像总是一切游刃有余。他的问题好像总是深深埋在自己里面,不愿被暴露、不愿被人看见,也不愿经历混乱的、大扫除的过程。——请问,这叫什么?这不能叫属灵,这只能叫伪善。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要真正的改变,你就需要允许你的生命,不断地经历别的系统进来,来对你发出威胁、挑战、矫正、检视和提醒。——只有如此,你的信仰才能落地,你的生命才开始更新。 你知道吗?其实,每一对结了婚的夫妻,都在经历类似的信仰之旅,或者说人生之旅。就是从前那个自成体系的系统,突然被另一个系统闯入了。问题是:你们俩各自的性格、背景、习惯、爱好,都不同呀。但你们怎么才能成为一体呢?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两个系统,都需要不断地经历破碎和重整。 如果你原先的系统过去强大,完全是自成一体的,以至于没有什么能打破你固有的思想观念、内在情感、行为习惯。那么,就只会存在两种情况:要么,你就是一个完全的人,不需要被改变;要么你就是一个固执的人,不愿意去改变。 这两个结论,有把你逼到墙角吗?让我再逼一次:由于你一定不是一个完全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耶稣基督之外,没有一个完全的人。因此,你就一定需要不断地去对付自己固有的系统、破碎自己原有的观念和习惯,经历不断地悔改、改变。——纵然这一切真的让人不舒服。 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活出一个不断被挑战、时时被检测的生命。作为基督徒,当你查看你生命中的每一部分,你必须问题自己:“这是圣经的教导吗?这是出于爱心的提醒吗?这样做能造就人的吗?” 你不能检视你生活的某个部分之后,却说:“我就是喜欢这样想、这样做,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之所以这样想、这样做,因为我周围的朋友都是如此;我之所以这样想、这样做,因为这样才对我有好处。” 不是如此的,基督徒有且只有一个标准,凌驾及支配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那就是神的话,而不是你自己,也不是你周围的人,或者你自己的利益。 你看,伦理道德的背后,其实是信仰。而信仰对我们的生命成长来说,就是破碎与重建的过程。——请问:人,如何生活?答案是,人需要被破碎。
-
因为伦理道德的背后,是信仰;因此,你的行为其实是建基于你的身份;
-
因为信仰建造是生命破碎重整的过程;因此,你的行为基于你对真理的态度;
三、这意味着,你的行为基于你的身份(30节)。 我们先来看这一点:你的行为基于你的身份(30节)。其实,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被教导说:“不要说谎。”但为什么不可以说谎呢?通常父母的回答都是以下两种:
-
第一,因为,说谎会让别人看不起你。你是一个好孩子呀,你是一个优秀的宝宝,优秀的孩子不做这种让别人看不起的事情。说谎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而你是一个好孩子,所以不要说谎。——你看,这是以骄傲来驱动人,追求道德;
-
第二,因为,说谎会有不好的结果呀。如果你说谎被别人发现了,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你了;如果你的谎言被人揭穿了,你可能会被惩罚。谎言会让你名声扫地,得不偿失。——你看,这是以恐惧来驱动人,远离罪恶。
事实上,这两个原因,几乎是大多数人不去说谎的原因。当然,这两个描述,也都是事实,这些话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它们或许真能减少谎言的罪,但它们依然还没有力量让人追求诚实。 因为,恐惧和骄傲,只能让人只能害怕罪恶的后果,但恐惧和骄傲,还不足以使一个人,更有动力地去成长。 因为,那还不是基督教伦理的核心动力,基督信仰面对谎言的罪,会进一步说:“不要说谎,因为你是神的儿女。不要让圣灵为你担忧,你要知道你是谁:你不需要再通过一个虚假的好成绩,来得到自己或别人的接纳。——因为,你已经被耶稣基督完全地接纳了;你弄到一个虚假的成绩,不会得到上帝的悦纳,反而会让圣灵担忧(30节)。”——凯勒牧师,经常如此阐述福音。 其他道德伦理的体系都会说:“不要说谎,也不要偷窃,因为我希望你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不要说谎,也不要偷窃,因为这样做的后果会伤害你。”当然,这些也都是事实。但保罗说的是:“不要这样做,因为你会令你的神伤心,你会令圣灵担忧。”
-
你看,世俗的道德体系,让人追求道德的核心动力,要么是自己(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要么是结果(这样做结果很糟糕)。
-
但唯独基督信仰,让人追求道德的核心动力,既不是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没什么道德),也不是结果(因为即使结果好也不可做),乃是上帝自己(不要让圣灵担忧)。
当你犯罪的时候,保罗说,你其实是在令神伤心。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当我们犯罪的时候,神在情感上被伤害了,祂感到伤心,他感到难过,他感到忧伤。你为什么不该说谎呢?因为它使最爱你的上帝伤心。——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换句话说,因着你现有的身份,因着与神的关系,因为你是神的儿女,所以你才会远离罪恶、追求圣洁。——它不是机械的,它完全是一件“有生命”的事情。凯勒牧是说,“福音所塑造的改变,既不是诉诸骄傲自大,也不是诉诸人的恐惧害怕,乃是诉诸神的爱、神的恩典、神的救赎。”诉诸,我们与基督联合的事实和生命的亲密关系。 因为伦理道德的背后,是信仰;因此,你的行为其实是建基于你的身份; 但问题是,我知道很多弟兄姐妹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有时候,你会坐在那里,说:“我不需要说谎,我已经知道了我是谁,我要安息在主基督里。”但不知怎的,它有时候并不奏效,于是你最终又说谎了。你会感到沮丧,你会感到害怕,你会对自己很失望。 我要说,不要灰心,如果你已经明白这真理,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生命中不断地去操练顺服这个真理。让你的生命被这一真理打上烙印,使你越来越热切地扎根在这一真理之上。这是一个漫长的、生命成圣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你现在是在理智上明白这个真理,然后你应该去操练应用。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焦虑在减少、你的勇气在增加、你的自我防卫在降低、你更有能力去接受批评、你更能控制脾气、你更能安息在主的里面,等等。 因为,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基于自己福音里的身份,去面对自己生命中独特的问题。 意思是,对有些人来说,对付怒气很难;对有些人来说,对付焦虑不容易;对有些人来说,对付骄傲需要时间;对有些人来说操练爱心很有挑战。意思是,认识自己的身份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但你还需要知道自己具体的短板在哪里,好具体地去操练。 有时候,你已经看出了张弟兄、李姊妹的问题。于是,你在想,他怎么就这么的软弱呢;为什么他就是不能做到守时呢?守时有这么难吗?是的,守时或许对你来说比较容易,只不过他需要特别操练罢了。 同样的,其实你也是如此。其实你也有你独特的问题:那个问题对别人来说,或许也不是那么难,但你操练起来真的不容易。对吗?我如此提醒的原因是,我们去应用这一真理的时候,不要陷入自我中心的自义之中。 人,到底如何生活?答案是: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你的行为,基于你的身份。而你的身份,总是福音大能的结果。扎根福音,才能改变,才能去生活。 四、这意味着,你的行为基于你对真理的态度和回应。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段经文,每一句话都是使徒保罗的具体应用?具体落地、具体操练?就是真实的活出来。因为,每一节经文几乎都有一个关键字:“要”或者“不要”。——其实,这是十诫式的、命令的语言。 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 26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27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28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 29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30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31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从你们中间除掉; 32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意思是,基督教道德行为,不仅基于基督徒的身份,也基于基督徒对待真理的态度和回应。 提摩太·凯勒牧师说,“永远不要只是为真理喝彩,而是把真理切实地应用出来。” 这些话,都是客观的标准,永远都不会改变。但另一方面,你需要靠着神的圣灵,让你的心思意念都有所转变。钟马田说,“如果你能够常常读圣经,而你在内心深处却没有受感动,你就是在一个危险的状态里。因为真理不只是一件客观的事情,它是活生生的。” 钟马田说,“作为传道人,如果我常常研读圣经,却不用圣经自省、不用圣经检视自己,叫自己谦卑下来,也不被提起来去赞美神。那么,我就是在一个糟糕的状态里。同样的,如果你参加教会的聚会,在离开的时候,没有感到真理的力量,那么你同样失败了。” 如果你仅仅在智力上为神的话愉悦、喝彩;如果神的话,没有使你察觉到你的不足和失败;如果神的话,没有显出你心里的、隐藏的角落;如果神的话,没有感动你的心灵,使你感到无比振奋;如果神的话,没有令你觉得想要高呼赞美。——那么,你处于危险的状态里。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一番话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只是向真理喝彩,而是把真理应用出来,要把它吃下去。 圣经不断谈到吃下真理,以它为食物,吃真理像吃奶一样。因为真理不仅仅是客观的知识,还是主观的生命的经历。这也是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其他各种伦理道德之间,一个主要分别。 因为,义不只是外在的行为,它在本质上是与思想、动机和态度,都有关的事情。若非如此,道德规范就是压制人的、冷漠的和矫揉造作的。 基督教道德的基础,就是你的身份和生命的转变,就是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就是基督代替你的罪恶、刑法和审判,却把称义的地位,儿女的名分赐给你。——除非你明白这一恩惠的福音,否则你依然无法过一个有道德的生活。 除非你说:
-
我做这些好事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位慈爱的天父,是他创造了我,也为了我定了美好的旨意,我想要讨他的喜悦;
-
我做这些好事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位恩赐的救赎主,他为我死、赐我新生,我没有资格为自己而活;
-
我做这些好事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位圣灵,天天替我担忧,常用说不出的叹息,替我祷告。他是如此爱我,我不该让他忧伤。
除非你内心深处,如此认信和委身这一位神。否则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品德端正、有宗教习惯,但却非常冷漠傲慢、难以接近的人。意思是,你行为的动机,应当来自谦卑的感激之心,而不是骄傲地渴望满足自己。 人,到底如何生活呢?人靠主而改变,也靠主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