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言

Light and word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

登山宝训:爱你的仇敌

 

马太福音5:38-48

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46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47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48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引言:落差的人生

主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我逼迫你们的祷告……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请问,各位主的门徒,你赞同主耶稣吗?还是说,你仅仅只是赞同而已?

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解释这段经文的意思,这段经文本身那种天然的锋芒,就能刺激我们枯朽的人生!因为,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相当清晰地给我们描绘了一种天国的样式、属天的生命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然后,当我们转身看见自己此时此刻的样子,当下的生命状态。

你就一定会发现,我们“应该的样子”和我们“实际的样子”之间,有一个极大的落差。

而登山宝训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总是把那个信仰的落差,摆在你面前、指给你看。当然,这就必然会对你我的生命,构成一种强烈的压力和挑战,对吧。因为,它会刺激你原本的思考模式、它会冲击你固有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我们在一种现实的生活状态中,那种天国的样式、属天的生活、应该的样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或者在生命中早已经忘记了。所以,主耶稣要借着登山宝训,将我们从一切属世的观念中、一切今生的追求中、一切亚当的状态中,活活地拉出来。把我们从泥淖中拉出来,提到飞云之上。因为,我们原本的生活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所以,登山宝训总是一针见血,招招致命。因为,主耶稣要在我们生命中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们生命中一切被掩盖的问题,给暴露出来;然后才将那唯一的道路向我们显明,免得我们自以为是地、轻看了他的十字架。

这是登山宝训展现出来的第一个落差:基督徒应该有的样子与我们实际生命状态之间的落差;这个落差,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与主基督之间的落差。恩典在这个落差之间,被彰显出来。

但其实这段经文的文本,还彰显了第二个落差。这个落差或许在我们实际的生命中,挑战更大。这个落差就是:“爱”与“仇敌”这两个词汇之间的落差。你想啊,这两个词之间,在我们的头脑中,似乎是天然抵触的。爱,对应的是朋友;仇敌,对应的是恨。但主耶稣,却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来冲击我们天然固有的观念。

所以,关于这段尖锐的经文,我们分享四点:
  • 首先,到底什么才是爱仇敌?或者具体地说,究竟什么才是爱,而仇敌意味着什么。
  • 第二,爱仇敌究竟意味着什么?爱仇敌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爱与公义并行。
  • 第三,我们该如何去爱仇敌?爱仇敌的具体应用就是: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我会特别解释这一点,或许跟你字面的理解不同)
  • 第四,爱仇敌的信仰根基是什么?爱仇敌的原因和动力,是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
一、到底什么才是“爱仇敌”?

1、什么是爱

为了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爱仇敌,我们需要先来看这两个词:什么是爱,什么是仇敌。事实上,看明了这两个词,我们就离明白这段经文不远了。

请问,什么是“爱”呢?甘心付出、舍己牺牲、为他人着想。这些都是爱,对吧?问题是,我们的爱通常是针对谁的呢?家人、朋友、亲密的人、对我们好的人,总之都是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通常就会更容易“爱他们”对吧?

你看,耶稣真是一针见血,他知道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他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然后他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主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单爱那爱你们的人,那其实还算不上爱。

你对我好的时候,我爱你爱得死去活来;你对我不好的时候,我恨你恨得要死。请问,这是真正的爱吗?可惜现代人却赞扬说,这是敢爱敢恨、真性情。我有时候不太理解,敢爱值得赞扬,敢恨怎么也成美德了?

那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爱呢?主说,“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亲爱的弟兄姊妹,其实,这就是十字架所定义的爱。真正的爱就是,我爱你其实并不取决于你是怎么样子的。就像在十字架那里,耶稣为仇敌赴死,为逼迫他的祷告。

问题是,今天人们对爱的定义,其实是极度扭曲的:这个时代对爱的定义几乎完全不是爱,而仅仅是自我而已。让我感到满足的东西,就是爱;让我感觉很好的东西,就是爱。爱,就是让我舒服;爱,就是让我的愿望实现;爱,就是舍得给我花钱。——问题是,这不是爱呀,这是完全的自我、自私、肉体的本性呀。

你看,今天很多人对爱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已经走到了爱的相反面,却不自知。各位,自我定义的爱,其实不是爱。真正的爱,只有在基督和十字架那里,才能被定义。自我定义的危险,就是人们不再认识真理和真相,人们只是在无限的膨胀自我。

一位牧师讲了一个段子,很有意思。有人教别人射箭,总是射不准。一个人就夸下海口说,只要到我这里来学习射箭,保管你百发百中、箭无虚发、每次都能命中十环!那别人就很好奇呀,你到底有什么样的绝招、秘诀,能够做到这一点?于是,大家就一拥而上、去到他那里参观。

可是,大家去到之后惊奇地发现,他百发百中的秘密:原来,他是教你先对着远处随意射出一箭,然后再跑到箭落下的地方,开始在那个箭落下的周围画圆圈。先射箭,然后再去画箭靶子,这样每一箭全部都是十环。因为,箭射在哪里,哪里就是箭靶子(哈哈)。——这就是人们自我定义的规则。

所以,今天,人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爱的理解,其实是自我定义。就像我们先射出去一支箭,然后跑过去画出来箭靶子。然后说,你看百发百中!我们先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地去定义说,“这就是爱。”然后,当我们自私自我的表现展现出来的时候,就恰好符合我们自己的定义。于是,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很有爱心的人。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按照他自己所定义的爱,去爱。于是最终就只能导致普遍的问题,就是主耶稣指出来的:“单爱那爱你的人”。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给爱一个定义:爱仇敌。

2、关于仇敌

然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仇敌。请问,基督徒有没有仇敌?我发现,许多基督徒好像已经习惯了一种假大空的说法,基督徒怎么能有仇敌呢?这也显得太不属灵了吧?有仇敌,太没爱心了。他们会说,我爱每一个人!我没有仇敌!于是,他也就不用爱仇敌了。

其实,事实上,整本圣经无论是诗篇还是福音书,都在告诉我们:我们仇敌环伺、多如牛毛。当你说,你没有仇敌的时候,首先是无视事实,其次是无视公义和真理。

今天社会当中,人们对爱最主要的观念,其实是多元和宽容。在一种肆无忌惮的相对主义和无理由的宽容文化中,人们已经不喜欢“仇敌”这个词了。当然,也就回拒绝“怜悯、罪恶、公义、审判”这些词汇。你爱我可以,但你凭什么怜悯我?你以为你是谁呀?你对我好可以,说什么“罪人不罪人的”,还提审判和圣洁,你有病啊?

于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下,我们不需要“爱仇敌”,我们只需要“让别人自我感觉良好”,那就是爱了。而“神爱你、怜悯你”、“你是罪人该受审判,但神代替你的刑罚”,这样的爱,我们越来越讨厌。

王怡牧师举过一个,特蕾莎修女的例子。

特蕾莎修女不但在教会当中,就是在整个不信的世界当中,都被视为“爱的化身”。请问,特蕾莎修女所做的事,是对的、好的吗?我可以非常严肃的说,当然,她所做的事:照顾孤儿、怜悯贫穷人、消除饥饿、促进和平,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可是,你知道,其实特蕾莎修女真正出名的地方,或者她被这个世界视为爱的象征。她说:“我要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一个更好的印度教徒;让一个佛教徒,成为一个更好的佛教徒;我要帮助一个异教徒,成为一个更好的异教徒:在他穷困的时候、在他临终的时候,可以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有尊严地下地狱。”

各位,你有没有发现,她的爱,看起来甚至似乎比耶稣基督的爱,更加伟大?因为,耶稣的爱是去“爱仇敌”。但你知道什么叫爱仇敌吗?爱仇敌的意思是,我非常明确你就是仇敌、你是邪恶的、你是有罪的。但我依然爱你,所以你需要悔改、离弃罪恶,归向真理。——这就是爱仇敌。

但,特蕾莎甚至都没有仇敌。因为,她去爱异教徒的目的,就是要把异教徒变成一个更优秀的异教徒。而不是关心他们永恒的灵魂和罪恶、死亡、悔改的意义。让一个与上帝为敌的罪人、恶人,变得更富足、更有尊严、更体面地,去与上帝为敌、去犯罪、去抵挡上帝。所以,我会说,她甚至从来都没有爱过仇敌,因为她爱的全是她的朋友!

请问,这是不是一种更伟大的爱?耶稣在十字上,以牺牲的爱,去爱自己的仇敌,代替仇敌去死,于是就废掉了神与人之间的冤仇。但问题是,现代的文化氛围和道德压力似乎在说,你怎么能有仇敌呢?你怎么能指责别人的罪呢?你怎么能说审判呢?

于是,去掉了“仇敌概念”之后的爱,变得越来越轻佻。变得没有丝毫的公义和原则,没有丝毫的审判和秩序。没有了冤仇,就只剩下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让别人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自我感觉良好,从来都不是爱。

因此,“爱”与“仇敌”的落差,只有在耶稣基督那里,才能真正被阐述和理解,也只有在耶稣基督那里,爱仇敌的信仰原则才能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真正的落地和应用。

这个原则就是基督信仰中几乎最出名的那个原则:爱与公义并行的原则。所以我们来看第二点,爱仇敌究竟意味着什么?爱仇敌的原则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爱与公义并行。

二、“爱仇敌”究竟意味着什么?

弥迦书6:8如此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事实上,这节经文描述了基督徒生活样式的整全真理。行公义,指向的是律法的规范、次序和真理的标准;好怜悯,指向的是爱心、恩慈和生命的关注。

行公义和好怜悯之间,有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公义的标准损害怜悯的内心;也不是怜悯的爱心损害公义的标准。如果失去了这种整全的信仰视野和平衡的信仰生活,我们将进退失据。

主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然后突然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祷告。”

我知道很多人,其实是误解了主耶稣这段话真正的意思。于是,他们就进退失据。一方面他们觉得耶稣说得好,说得对,应该这样行。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做不到,并因此感到内疚。

因为他们以为说,“这段经文中描述的爱,就是要让人凌辱自己、欺压自己、不要反抗、只要忍受、不要试图阻止,也不要寻求公义。”其实,这并非这段经文真正的意思。

因为,如果按这种理解方式,“好怜悯”的意思,就是不能“行公义”;好像爱就一定与公义相反。但事实上,忽略公义的爱,既可能走向特蕾莎的地步(自以为高尚),也可能走向现代人扭曲的爱的理解(自我定义的爱),但绝不是基督徒应该有的样子。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你知道,主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受审的时候,有一件欺辱、不公、黑暗的事情发生了。差役,故意把耶稣的脸蒙上,然后用手掌打耶稣。并且极尽羞辱、嘲讽道,“你若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这是一件明显邪恶、不公义的事情。

请问耶稣此时怎么回应呢?请问耶稣有没有说,“我爱你,我真的很爱你。你越是打我、越是羞辱我、越是邪恶,我就越爱你?”请问,耶稣有没有这样说?约翰福音第18章记载,耶稣在大祭司的院子里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你看,什么叫做不卑不亢、什么叫有理有据、什么叫温柔坚定、什么叫勇敢平和。

耶稣面对一个不公义的审判、恶意的羞辱、邪恶的行为,他既没有妥协纵容,也没有反手给对方一巴掌,而是反问那个打他的人,并且清清楚楚地指出了,这种邪恶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对的,祂反对不公义的事。

真正的爱就在于此。因为,如果耶稣只是一味地纵容他,妥协公义、不直面罪恶,他们可能会变本加厉、越来越邪恶,而他们受到的审判会更重;另一方面,如果此时耶稣反击、施行审判,耶稣一句话他就会灭亡。

但耶稣两个都没选,他在对仇敌宣讲真理,因为真理一旦宣讲出来,对方就有了悔改的机会,这是真正的爱。主耶稣在这里,其实是在“行公义,好怜悯。”这就是爱仇敌的原则:爱与公义并行。

但公义与慈爱并行这一真理,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呢?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去爱仇敌呢?爱仇敌的具体应用就是: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我会特别解释这一点,或许跟你字面的理解不同。

三、我们该如何去“爱仇敌”呢?

主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就是最好的应用。但你总会觉得这个很难落地,对吗?如果你仅仅照着字面的意思,去应用这节经文,我会说,误入歧途的概率,确实相当大。

耶稣以打脸作为例子,到底要表明什么呢?其实,用手掌打人的脸主要不是攻击对方的身体、去伤害对方,而是一种侮辱的行为。目的不是要危害对方的人身安全,而是打击对方的心灵和自尊。这,是对人一种公然的侮辱,对吧?

凯勒牧师说,“连左脸也由他打”的意思是,“面对这一公开的侮辱和攻击,基督徒该有的生命样式是,心里应该关注公义的法则和对方的真正益处,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是否被冒犯,或者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面子。基督徒应该热切地秉公行义,却不存着丝毫怨恨、恶意或报复的心来追求公义,而是为着对方的益处。”

仔细思想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一要求和原则是如此之高,比我们许多虚假的爱心对我们的挑战都更大。

请问,当有人公然地凌辱你,或者有不公义的事情发生、伤害了你,你通常都是如何回应的?事实上,人罪恶的心,会做出两种最基本的自然反应:

1、第一种反应:妥协退让(不行公义)。

一方面,大多数人会做出消极的回应:忍气吞声、妥协退让、沉默不语,但内心却怨恨、苦毒、怀恨在心。

请注意,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通常都不是因为爱心太大、足够包容;事实上大多数人努力忍受别人的攻击、虐待和凌辱的主要原因,是不想挑起事端。因为,他们害怕去面对强权,他们害怕回应问题会引起更糟糕的结果。所以,他宁愿继续维持下去,不去回应。因为,至少这样做是安全的、是利益最大化的。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忿怒、怨恨和仇恨。

这种人,多年来可能相安无事地过着安静的生活,突然间却走向极端,到处杀人,报复社会。当悲剧发生后,有记者来采访,这个人的所有朋友和邻居都异口同声说:“我们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是一个和善的人,他是个老实人,他与世无争的人,他从不和人争吵。”

这是消极反应(不行公义)的模式:表面上消极、妥协、退让、没有寻求公义,内里却怒火中烧、苦毒、怨恨;但基督徒的回应方式恰恰相反:基督徒应该是外面积极反对邪恶、追求公义、捍卫真理,但内心却充满饶恕、和平与忍耐。【重复】 

2、第二种反应:积极报复(不好怜悯)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会积极报复(不好怜悯)。面对别人的伤害和侮辱,他一刻也忍受不了,他会去伤害对方。

当别人打他的脸,他会反手打对方的脸。当对方凌辱了他,他会报复,要对方也体会一下被凌辱的滋味。通常,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因为公义的追求,而是自我被碰触之后的怒气反击。

这是两种基本的反应,但都不是主耶稣的意思。【重复】主耶稣教导了第三种模式。意思是:一方面,当有人打你的脸时,你不应该动也不动,任由他们继续打你;另一方面,你也不应该还手打他们的脸。

3、第三种反应:转过另一边脸(行公义、好怜悯)

那你会问说,我应该怎么办呢?你需要做的是,主耶稣教导的:“连另一边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这一点是如此的令人诧异】。

问题是,“连另一边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这不就是任由对方欺辱、羞辱、欺压而默默忍受的方式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或许这么多年来你都误解的这节经文的意思。

请仔细听,什么叫做“连另一边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凯勒牧师解释得很好:有一位姊妹,爸爸是一个酒鬼。整天喝得烂醉如泥,游手好闲、从不工作,也从来都不担负起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基本责任。并且,他几乎每次喝醉,都要家暴、打她和她的妈妈。

其实,我们也见过很多类似的状况。面对这样的状况,我知道:
  • 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容忍退让、任由对方肆意妄为而默不作声。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就是爱,这就是主耶稣的要求;
  • 还一些人相反,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们会直接离婚、永不接纳、彻底远离他,没有给对方一丁点机会。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在寻求公义。
然而,这位姊妹的做法,让我震动。她在电话里对父亲说,“爸爸,我之前告诉过你了,我完全无法容你以这样对待妈妈和我。你这样令我很生气,我不愿再和你继续说下去了。我报警了,警察会去逮捕你,你会被判刑。【当然,这是一个美国处境】但我还是很想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关心你和爱你。我很想与你维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你愿意改变,我会很愿意原谅你。”然后,她就毫不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你明白这位姊妹所做的事吗?

一方面,如果她只是站在那里任由人打自己的脸。她就只能继续容忍父亲的一切糟糕、无理和败坏。她只能继续不断容忍,在心里对自己说:“别挑起事端,毕竟他是我的父亲。”——这就是消极的回应。

另一方面,如果她实在有一天忍不了了,她可能会还手打对方的脸。她或许会大发雷霆,离家出走,说出狠毒难听的话。甚至,鼓励妈妈和他离婚。她或许会大吼大叫:“你这个混蛋!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你,我也会叫妈妈离开你。”——这,就是报复式地回应。

但,其实这两种都是病态的回应。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活在这两种病态回应之中,走出不来。

但其实还有第三种回应,就是耶稣说但,“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其实这就是这位姊妹正在做的事情,她连另一边脸也转了过来。

让我来解释这一点:首先,她已经被爸爸深深地伤害了,已经被打脸了,对吧?如果她是出于保护自己、防卫自己不继续受伤害。那么,她可能会忍受、默不作声;或者她也可以从此彻底远离对方、断绝关系。请注意,这两种反应都能起到自我防卫、不再继续受伤害的作用。

但是,她却没有一味地忍受不公义,而是将其中的错误指出来。你知道,指出错误,是意味着付出代价的,甚至可能会激怒对方,使她和妈妈受到更多的伤害。虽然这样做行代价很大,但这是正确的做法。

并且,她也不仅仅是指出错误来。她还给他机会:你即使这样对我,我还是很爱你。你知道,即使她这样做,对方也不一定领情呀,也不一定会悔改呀。这意味着,她需要把自己的爱,都带到父亲的面前,来预备被刺伤,或者说再被打另一边脸。

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的意思是:“你错了,我还是爱你。我渴望与你维持关系,但是这段关系必须建基于公义和爱。”我们要行公义,也要好怜悯,而不是二者择其一。只有公义或者只有怜悯,都是畸形的状态。

4、分析这三种模式

有些人认为消极地容忍、妥协退让,是最有爱心的。他们会说:“我真的默默忍受了许多虐待呀。你知道这是很痛的,但我可以做什么呢?我爱这个人,我需要很大的爱心,才能够让自己不发半句怨言。如果我表达出埋怨或任何不满,这段关系便会就此结束。”

只是,或许你忽略了。这,并不是爱心,而是纵容。你这样做对对方一丁点好处都没有,他依然不会悔改,她依然会活在罪恶之中,他依然会肆无忌惮,甚至会更加刚硬。你要告诉他,他错了,他不对,他需要悔改。你要指出来他的错。——但,即使他错了,你还爱他,这才是真正的爱。

一位牧者说:“很多人一生都活在一种虚假的关系中。”

虚假的关系意味着,肤浅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不想挑起事端,不想指出对方的错,是因为不想有麻烦。这意味着,人们不想寻求公义,不想寻求公义最深的动机,其实是自我防卫,不愿让自己第二次受伤害,不希望另一边脸被打。——不想寻求公义的最深原因,其实是“不爱仇敌。”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真实亲密的关系,都是基于真理,而非基于谎言。要得到最真挚的人际关系(不是虚假的关系,而是真正的关系),唯一的途径就是要说真话,寻求公义的原则。说真话,或许会引起混乱、引起纷争、引起麻烦。但,这是进入真实的关系的前提。

然而,由于人们害怕这种混乱,于是就躲在虚假之中,无法自拔。

但另外一些人会认为,“如果你最终饶恕了这个死不悔改的人,就没有真正制止不公义的事了。”很多人认为,“饶恕是一种懦弱的处理方法,没有正视自己的愤怒。” ——这是另一个极端,只行公义,却没有好怜悯。

如果你不肯饶恕,不公义的事便胜过你了。如果你心存苦毒,你便被那个得罪你的人所控制。你的心思意念都被他的罪影响、支配、奴役。其实,饶恕怜悯,才是真正胜过不公义的唯一方法。
  • 除非你愿意说真话、指出对方的问题,否则这些凌辱便会胜过你,让你失去行公义的机会。
  • 除非你愿意真正的饶恕、接纳对方,否则不公义的事便会击败你,让你失去怜悯的心。
  • 除非你愿意真正行公义、好怜悯,否则即使你在一味地忍受他的糟糕或者立刻反手攻击对方,你仍未真正胜过不公义的事。
如果你只是好怜悯,没有行公义;或者你只是行公义却没有好怜悯,这都意味着你没有真正的胜过。只行公义,没有好怜悯和只好怜悯却没有行公义,都意味着你并不真正爱人,你只是太爱自己,躲在自己的舒适圈中。

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其实要告诉我们:“不要任由人继续打你,也不要还手打他们,而是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重新开始彼此的关系。要勇敢地行公义、好怜悯。要用爱心说诚实话。”不然,你的生命要么怀恨抱怨,要么以他欺压你的方式还回去。

四、爱仇敌的信仰根基是什么?

这就是基督徒整全平衡的生命。但,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种整全平衡的生命呢?我们需要福音的根基和力量。这段经文48节告诉我们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我认为,这就是秘诀。

看看主是如何在我们生命中“爱仇敌”的。你知道,我们一直与神为敌,但主耶稣却为自己的仇敌受死,甘愿为那些杀害自己的人受死。——我们需要被这个真理震动。

首先,主耶稣不是和稀泥、大手一挥说,“我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没错就没错,错也没错;我说爱你就爱你,犯罪也爱你。罪恶、咒诅、审判、真理,这些话太生硬,破坏我们的亲密关系,不用管这些。”

请问,主是这样的爱我们吗?绝对不是。你我的罪,主从来没有忽视、省略,大手一挥一笔勾销。从来都不是这样的。耶稣乃是亲自去受死,付清了我们的罪债,代替我们的刑罚,满足了上帝公义的要求。——意思是,耶稣以行公义的方式,在好怜悯。

因为他是公义的,所以,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们的罪恶和死亡;因为他是慈爱的,祂白白的恩典爱我们、接纳我们、怜悯我们。你要意识到自己从前与神为敌(公义的标准,我们是神的敌人),如今却得儿子的名分(怜悯的结果,我们是神的儿子)。

你我心里需要被这样圣洁、公义、慈爱感动,好像有一团火在我们里面燃烧起来。当这团火在你心中燃烧,你便得着能力去行公义、施怜悯。这就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当你面对一个仇恨你的人、伤害你的人、欺压你的人。你怎能饶恕这个人呢?你怎能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呢?你需要到十字架那里去支取力量。我们能爱仇敌,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多么高尚,甚至也不是对方配被饶恕,乃是因为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爱。

你需要看见一个事实说:“我也曾经伤害神,仇恨神,与神为仇。但上帝却如此待我,他为我承担公义的愤怒,他给我我不配的赦免和接纳,使我成为他的儿女。”

当你开始泪珠盈眶,你的心开始融化,你便得着能力,让你连另一边脸也转过来,去改变这个世界。

登山宝训:爱你的仇敌
Picture of 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