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言

Light and word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

撒种的比喻: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经文:【马可福音4:1-20】

1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2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3“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9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0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11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15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主题:用神的道,来省察自己的心。

大纲:

第一个省察:信仰的“中间状态”,是糟糕、虚假、危险的状态。(3-8节)

第二个省察:肤浅的问题,带来肤浅的省察,塑造肤浅的信仰。(14-19节)

第三个省察:更深的叩问自己的心,才会经历更深的翻转。(13-20节)

第四个省察:唯有基督和他所撒的种子,才能夺回人的心。(10-12节)

祷告

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更多的认识你。因我们是何等无知,常常对你的真理认识的肤浅。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更深经历你。因我们是何等刚硬,常常不体会你的心意。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让我们更愿跟随你。因我们是何等败坏,常常体贴肉体的私欲。

主啊,求你怜悯我们,用你那把两韧的利剑,攻破我们的心,软化我们的心,也夺回我们的心,使我们回到你面前。也求主赐仆人属灵的智慧,有力量传讲你的道。在你的道中,与弟兄姊妹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求主恩待怜悯,与我们同在。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阿门!

一、第一个省察:信仰的“中间状态”,是糟糕、虚假的和危险的状态。(3-8节)

1、解经:有两种本质的差别。

这一天,主来到海边讲道。如同一位撒种的,出去撒种。经文似乎异常简单:同样的种子,因撒在不同的土地上,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可4:1-2节)

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落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一晒,就枯干了;落在荆棘里的,荆棘涨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唯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芽生长,并且结实。(可4:3-8节)

这个比喻打眼一看,似乎是在说,种子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上,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状态。对吧?但如果你看的再仔细一点,却会发现一个我们容易忽略过去的事实。四种状态的土地,其实还可划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区别很简单,也很直白,甚至这个区别直指了问题的本质:是结出了果实的土地另一类是没有结出果实的土地

你看,经文清楚的告诉我们:那些连根都没生的种子(第一种土地),或者只发了芽的种子(第二种土地),或者被荆棘挤住的种子(第三种土地)。其实,最后都没有结出果实。意思是,在这三种土地上,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不结果子。

各位,你们是种地几十年的专家。请问,一颗种子被撒在地里,看它是否发挥了它的价值,看它是否具有传递生命的力量。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再简单不过:唯一的标准,就是它有没有结出果实,有没有结出新的籽粒来。对吗?

前两种死的很彻底(一种压根没扎根,另一种发了芽就死),一眼就看出来了,对吧。其实呢?第三种土地最具欺骗性。

因为,看起来,种子在这里还是“活着”的。只是,谁都知道,若是种子不能结果子,无论“看起来”如何,终将是毫无价值!因为,撒出去的种子,看它有没有价值,本质上只看它有没有结出果实,而不是看它长的过程怎么样。

你看,经文清楚的告诉你我们:归根结底只有两种结果:结出果实的和没有结出果实的这,才是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最大的区别。主耶稣恐怕你过度区别前三种土地,他都用了非常负面的词汇描述前三种土地。

所以,第三种状况,就其本质而言,它并非比前两种状况更好。他到了秋天就会死去。其实,它的坏,更加隐蔽,也更难被人发现。因为,他看起来处在“中间状态”。

但是呢,所谓的“中间状态”,其实是虚假的“表象”而已。这一表面的虚假,并不能遮掩,它没有结出果实的“糟糕”。

2、应用:挑战人信仰中,虚假危险的“中间状态”。

虚假的状态

我常常觉得,信仰最大的敌人就是疲软:半死不活,不温不火,不冷不热。或者说,就是第三种土地的状态。因为,这样的信仰境况会给我们自己一个假象我的信仰虽然不够好,但也还不算太坏(我虽然比不上张弟兄,但总比李姊妹强多了吧)。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这样说,这种的中间状态,其实是非常虚假和危险的。因为,中间状态的“不冷不热”会迷惑我们。

其实,中间状态的人,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人。极冷和极热的信仰状态,都能显明一个人的光景。只有中间状态的人,最难对付。要么冷、要么热,都能很明显的,把人的信仰状态给显出来。

如果你是信仰非常冷淡的人。几乎都不读经、不祷告、不聚会、不奉献,很明显,这样的表现本身,会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信仰状况很差劲、很糟糕、很危险。对吧?因为,他的冷,把他给显出来了。

另一方面呢?信仰火热的人,他会在每一天的读经、祷告和灵修中,在聚会、听道和服侍中,常被圣道和圣灵光照。他越是火热爱主,他被光照的就越多;越是被光照的多,他也越会更深的看见,自己的罪太多,主的爱太大,神的恩太深。意思是,他信仰的火热,会更深的查验他的生命。

唯有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信仰,最难对付。别人会觉得你还可以,自己也会送给自己一个“过高”的属灵评价,“虽然我不委身教会、几乎不奉献、也不服侍;虽然我主日经常不来聚会,很少奉献和服侍;虽然我为了工作不参加小组,虽然我为了孩子上补习班,不让他参加主日学;但主都知道,我软弱了,主还是爱我。”

其实,我刚才的一系列罗列,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上:没人会这样罗列了自己的罪,然后说主爱他的。他只是非常笼统的说一句,“虽然,我软弱了,但我知道主爱我。”但,问题是,你那不叫软弱啊,你那叫:“犯罪、悖逆、邪恶和刚硬。”

你看,只有不冷不热的人,最少的认识自己。

对信仰极度冷淡的人,他的冷淡能显出他的生命状态;对信仰极度火热的人,他的火热能帮助他更深的省察自己。只有不冷不热的人,他的生命既不被彻底的暴露,又不被彻底的省察。

不冷不热最大的危险是,它几乎会掩盖信仰中所有的问题。它会让你的信仰,既不被曝露,又不被省察。

危险的状态

问题是,既不被暴露,又不被反思的信仰状态。其实,才是信仰中最糟糕、最虚伪、最危险的信仰状态。你同意吗?

身处其中的人,请注意,有时候看起来并未犯一个具体的罪。他也很难为一个具体的罪恶、过犯悔改。但,问题是,他的问题真实存在。皮肤没有割破,肌肉也没有拉伤,骨头也没有断。但,就是腿疼!病,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他的问题,不是一个一个的。他的问题是一串一串的。他的问题是整个信仰的状态、整个信仰的体系、整个信仰的模式,都错了。

生命像一块橡胶球:刺不透、扎不破、捏不扁、砍不圆(内心刚硬、偶像林立、贪恋世界、没有安息)。而“刺不透、扎不破、捏不扁、砍不圆的生命状态”,都已经如此糟糕了,他居然还认为自己“虽然不够好,但也还行”。

你说,这到底有多么的刚硬、悖逆、愚昧和虚假?你说这种信仰是多么的盲目和危险?

撒种的比喻警醒我们:信仰,在本质上压根就没有中间状态。所谓的中间状态,不过是一种极其糟糕、虚假、危险的信仰光景罢了。就是“不认识自己的糟糕,看不到自己的危险,也很少深深悔改”的那种信仰光景。

而这种信仰光景,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和传染。整间教会的属灵氛围都会被深深的伤害。一个刚受洗半年的新信徒,在这样的氛围中,几乎已经像一个老油条了。

二、第二个省察:对自己肤浅的省察,会带来肤浅的信仰。(14-19节)

有一次,我在外地服侍。在讲道之前,偶然听一位主日学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那一刻,我极度震惊,因为这位老师对信仰的认识,居然如此的肤浅。

主日学的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很活泼,孩子们也很感兴趣。故事讲完,开始发问:“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你要作哪样的人呢?”

你要作敬畏神的大卫,还是作不敬畏神的扫罗?作机智勇敢的司马光,还是那群不知所措的小伙伴?作优秀、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还是作不听话、淘气、惹人烦的坏孩子?

更出奇的是,在场的孩子,答案出奇的“标准”、“正确”和“一致”。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要“作大卫、司马光和好孩子。”我说,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合伙把耶稣基督赶出了教会和他们的生命中。

你知道吗?信仰,就是这样,被糊弄过去了。因为,在这场提问和回答中,没有人需要认罪、没有人需要悔改,没有人需要宝血的赦免和十字架的救赎。回答问题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问问题的老师也知道你知道正确答案。于是,大家合伙把这个流程走一遍。

信仰不需要刺破孩子们罪恶的生命光景、也不需要触动他们灵魂的深处。于是,他们回到家中、学校中,继续爱世界所爱、追求世界上一切的偶像,然后十三四岁之后,彻底离弃信仰和教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绝大多数今天的二代基督徒的堕落轨迹和路径。一位大一新生,来到教会的校园团契,非常热心,参与各样的团契活动,甚至因为非常活跃,还带领小组唱诗、召聚查经聚会。大一军训结束后,他跑来问了一个问题:学校有入党的机会,基督徒是不是不能入党啊。

于是,我跟他聊了很久,劝勉他。只是,过了一两周,他突然不来聚会了。同工打了很多电话都不接。最后接了电话,支支吾吾的说了实话:我决定要入党,党章有明确规定不能信上帝,所以我从今以后不会再去教会了。

你看,在这之前,他一直给自己一个过高的评价,直到一份利益、私欲的到来,让他把基督弃之如敝履,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丢弃信仰。他没有认罪、没有悔改,甚至没有信仰的挣扎。那一天,我非常的忧伤和难过。为了一个失落的灵魂,也为这这一代人肤浅、糊弄的信仰光景。因为,如此肤浅的信仰拷问,会毁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

就像这段经文,也常被传道人拿来问信徒:“各位弟兄姐妹,你要成为哪一种土地?”信徒异口同声,“要做第四种土地。” 他只需要优秀就可以了,不需要悔改。入党也是优秀的一种。

然后,传道人为此感恩说,“感谢主赞美主,哈利路亚,愿神祝福你们。”弟兄姊妹同声:“阿门!”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事情就这样被略过去了。儿童主日学的翻版,就如此诞生了。

在这一问答中,没人被刺痛、也没人被刺破,更没有人看到问题。当然,没有问题,也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于是,整间教会,大家都说要做第四种土地,形式“一片大好”。

只是,有没有可能,“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呢?让我这样说,你居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这就是你信仰中最大的问题。

震动人心的事实,带来深刻的洞察,塑造深刻的信仰。

“你要成为哪一种土地?”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被问出来。只不过,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呈现出一个基本的事实,一个让我们冷汗直流的事实。

因为,这段经文清楚的告诉我们,事实上:好土地和坏土地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撒种的比喻中,坏土地比好土地还多。

就像主的门徒中,有彼得也有犹大,教会里确实有麦子也有稗子!

甚至,有时候你必须说得更尖锐一点:或许就在我们中间,就在这间教会里,将来有一些人会沉沦地狱、会灭亡、会被主弃绝。

在这个,让人瞬间敬畏起来的事实面前。人们对信仰的寻求,才刚刚开始。在这一刺透人生的真相面前,人们才开始诚实面对自己。开始叩问自己的心,开始忧伤痛悔,开始撕裂心肠,开始转眼看向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

我知道,只要你是一个读圣经的人,你就会相信我刚才说的这句难听无比的话。因为,这其实是耶稣说过的话。但稀奇的是,在一间教会中,大家几乎都相信在我们的教会中有稗子,但同时几乎所有人都会一致的认为自己肯定不是稗子。这,就是我们给了自己一个过高的属灵评价。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不是一块好土地,我该怎么办?你不能轻飘飘的放过自己,给自己一个“标准答案”。然后,从此心安理得的继续原来的生活!

这个问题,需要撕裂你的心肠,这个问题要让你的心,震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你就有祸了!如果你不是第四种的土地,你就要永远的沉沦地狱!

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今天,凭什么,可以安心的,走出这个门去!?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今天,凭什么可以不嚎啕大哭、忧伤痛悔呢?

如果,你不是第四种土地。那么,你现在,凭什么还,活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人们轻飘飘、暗示性的,问自己一个,早已预备好的“标准答案”时。心就不容易被刺透了!

人们不需要追问生命,不需要拷问心灵,不需要痛哭流涕,也不需要撕裂衣服。习惯性的脱口而出:“我要作大卫,我要成为好土地。”

于是,渐渐的,他开始觉得,他生命中的问题是:“如果我是第四种土地,我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没什么好办的了。你已经没治了。因为,你都已经第四种土地了,你还想怎么办?当然只能是“继续保持你的优异成绩喽”!

但,我们的问题问反了。有没有可能,你需要问自己的是:如果我不是好土地,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我们的信仰如此肤浅?
为什么我们的灵命如此肤浅?
为什么我们的讲道如此肤浅?
因为,我们问的问题,太肤浅。

因为,我们太容易把问题掠过去太容易放过自己

我们非常容易的“给自己一个过高的评价”。然后,继续保持好成绩!问题还远远没有抵达内心,就已经开始中途折返。我们不允许自己像大卫那般查验到自己其实是一个“刚硬、败坏、邪恶、悖逆”的人;当然,我们也决不允许别人说我们是一个“刚硬、败坏、邪恶、悖逆”的人”;我们顶多只允许自己或别人说我们“软弱了。”有时候,我会觉得,软弱了,真是一个好神奇的词汇啊,可以瞬间抹掉了我们一切具体的罪,然后生命不需要忧伤痛悔,虽有一丝丝良心的不安,但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原来的生活。

如此,在信仰中,“虚假”几乎成为了一件,不被察觉的事!所以,第二个警醒:肤浅的问题,带来肤浅的省察,造就肤浅的信仰。

三、省察:更深的叩问自己的心,才会经历更深的翻转。(13-20节)

为什么同样的种子,撒出去却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因为领受种子的田地不同。

这四种土地,就是四种心田。

第一种“路旁”的土地,指向“刚硬”的心;第二种“土浅石头地”,指向“肤浅”的心;第三种“荆棘”地,指向“杂乱”的心;第四种“好土里”的土地,指向“相信”的心。

前三种心田,神的道在这里,不会结实。因为,在根本上来说,这样的心田,完全不适合种子生长,完全容不下神的道。

因为,里面有飞鸟飞来飞去;因为,那里的土太硬、那里的土太浅;因为里面荆棘繁茂、杂草丛生。

换言之,前三种土地,压根儿,就不是正经地!田间的小路上,石头墩、荆棘丛生的“荒轮子”压根不是正经地。

1、叩问,叩问,再叩问,不放过自己的心。

正常的心田,会与神的道互动,而不是轻飘飘的放过自己。他会深深的追问自己三个问题。

1、神的道对我来说,是不是也像经文中所描述的,种子落在了路旁,还没扎根,就被飞鸟来吃尽了,完全没有存记在心里?

2、神的道对我来说,是不是也像经文中描述的,种子落在土浅石头地上,虽有一时的激情、热心、感动,却很难持续?

3、神的道对我来说,是不是也像经文描述的,种子落在荆棘里,虽然像要成长、想要顺服神,却常常很艰难,很有压力,以至于最后放弃了? 

事实上,只有第四种心田,才会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当他深深的叩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时,恰恰也就是不断脱离这三种状况的时候。

而真正处在这三种状况的人,却不太关心这三个问题。这,“就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被夺去。”

2、路旁的刚硬心,拒绝真道

如果一个人的心,是路旁的“刚硬心”,他基本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你们见过那些一讲道就睡觉,讲完道立马醒的人吗?听道,对他来说永远是最有效的催眠曲。但是,你要说他真困嘛,他其实回到家里,压根睡不着。

还有人,一场道讲下来,别人问他,刚才讲道人讲了什么呢?他的标准答案永远是:“讲得很好吆,就是记不住啊。”但你要说他真的记性差嘛,三十年前在婆婆面前受的屈,一五一十一样不落。

或者,人虽然坐在那里,心里却想着,“这个讲道人真啰嗦,都讲了一个小时了,还不结束。没完没了!”

各位,请让我这样说:如果你的信仰状况,长久都是如此这般。那么,我这里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的心田,就是刚硬的路旁。确认过眼神,说的就是你!

因为,你所有的表现跟第一种土地的表现,一模一样。既然这样,你怎么还觉得自己蒙恩得救了,将来会上天堂?

如果,你听见这个“尖锐、刺耳、难听”的话。极其愤怒、难以接受,觉得伤了你的属灵自尊心。那么,我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的愤怒、你的抗拒”显明了,你的心,真的很刚硬。

话都说到这里了,不是应该披麻蒙灰吗?怎么还有时间生闷气?

你说,我被这样的话绊倒了。我这里有第三个坏消息:我恐怕,你其实从来没爬起来过。这话,只不过显明,你一直倒在那里罢了。

各位,亲爱的弟兄姐妹,我几乎要苦苦哀求你们:当趁着还有今日,回转吧!听见这话,就撕裂自己的心肠。不要听见这话,就把自己从教会里赶出去(从此不来聚会了)!

因为,悔改比愤怒好,回转比远离好!

3、土浅石头地,三分钟的狂热。

如果一个人的心,是土浅的石头地、肤浅的心,他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你们见过类似的基督徒吗?听到一篇扎心的讲道,心里懊悔;唱一首诗歌的时候,被光照,泪流满面;祷告痛哭流涕。说,主啊,我真是亏欠了你。在一场美好的培灵会上,被大大激励,立志撇下所有,奉献跟随主。

只可惜呢,这些都是三分钟热度,无法持续。当他合上圣经,当他从跪下来的地方起身,当他结束三天的聚会之后。基本上,他的懊悔、感动和激励,也就结束了。

烟消云散,好像从未有过一般。

当他回到家庭、工作中,继续爱世人所爱,追求世人所求,盼望世人所盼望。不过呢,他还是会隔三差五来聚一次会。然后,对主说,等孩子结婚了,就全职;等我退休了,就来服侍教会。

这,说的是你吗?这,说的是教会中绝大部分的基督徒。让我这样说吧,这是追求基督的粉丝,却不是跟随基督的门徒。福音书告诉我们,粉丝与门徒的差别是:粉丝从来只是狂热三天,门徒却要跟随三年。

对粉丝们来说,吃饼得饱可以,跟到十字架下,却是绝不可能!因为,“追星”的目的,是让自己愉悦;但认一位“主”,却意味着交出自己生命的主权。

今天,教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主的粉丝太多,主的门徒太少!

马太福音8:18-22记载两段故事。有人看见明显的神迹和大能,就来跟随。这个文士态度坚决:“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都要跟从你。”主的回应,充满挑战,“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意思是,你要计算代价,计算了代价之后,你还真愿跟随吗?这,是主对每一位跟随者的发问。

又有一人,他或许已经计算了代价。咬咬牙、跺跺脚,跟了算了。但,还有一事,挂在心间。这事,是比他跟随主“更优先”的事:“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主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随我吧。”

你说,这两人最后到底是跟了,还是没跟?圣经故意没有记载。但看你自己,就知道了。当跟从主意味着要付代价的时候,还要不要跟?跟从主,意味着要把主摆在一切事情首位的时候,还要不要跟?这是一个千年之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一个千年的挣扎和征战。

当太阳炎热到来的时候,因为没有根,就会立刻枯萎。他可以狂热三分钟,但他绝不可能摆上一辈子。因为,他的心,是肤浅的。

4、杂乱的荆棘心,偶像林立。

提摩太·凯乐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至今仍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位在酒店作服务员的弟兄,来寻求凯乐牧师的帮助。“牧师啊,我最近很糟糕。在我上班的地方,几乎每个人在上报小费时,都会大做手脚。上报很少的数目,因此,就可以不缴税。”(这是一个美国处境)

接着,他说,“但我在阅读了十诫后,被圣灵感动,我认识到这是偷盗。我的良心被责备,于是,我开始如实的上报。”

“但当我如此行的时候,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事们远离、排挤、嘲笑我。甚至,酒店经理也来施压,说我这么做会给别人制造麻烦,坑害了同事。所以,他叫我别这么做。”凯乐牧师对他辅导一番,他就回去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见证。这位弟兄美好的品质,后来被酒店的大老板得知,感动了酒店的老板。老板因为他诚实品质,而信赖他、大大的重用他。

最后,他成了酒店的部门经理。并且,非常感恩的是,整个酒店,从老板到员工,很多人都因此信了主。

你们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见证?这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见证,对吗?这样的见证,很激励我们的心,对吗?我们也盼望,能如此在工作中荣耀神,对吗?

很多见证分享会,大概都是类似的情节。人们听类似见证的时候,总是感动地热泪盈眶、掌声雷动。

可惜,这件事实际的结果是,这位基督徒服务员,因着他的诚实,因为他不愿意偷盗,而被周围的同事恨恶、远离、排挤。最后,他被老板开除了。

他因着信仰,丢了他的工作。
他因着诚实,最后却失业了。
他因着顺服神,遭遇事业不顺。

让我,再来问一遍刚刚问过的问题。

这个见证,你觉得美吗?
这个见证激励你的心吗?
这个见证,让你向往吗?
这种“荣耀神”的方式,是你喜欢的吗?

我们总是盼望第一种结局,发生在我们身上,好去用我们喜欢的方式来“荣耀神”。但我们却很少盼望第二种结局,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觉得,那样不够“荣耀神”。其实是因为,我们压根就不想去“荣耀神”。我们内心深处,只想要荣耀自己。

但,事可以这样做,话不能这样说。于是,我们就用荣耀神,作为“借口”,来荣耀自己。这表明,我们心里,荆棘太多,偶像林立。

今生的思虑和钱财,把主的道挤住了。主的道,就被抛弃在角落中。所以,第三个省察:叩问自己的心吧,不要轻易的放过自己。

第四个省察:唯有基督和他所撒的种子,才能夺回我们的心。(10-12节)

1、信仰中的两个循环:良性循环VS恶性循环。

讲到这里,你一定要发现一个令人惊讶、又不惊奇的事实。其实只有第四等的心田,会借着叩问自己那三个问题,让自己的心,对道郑重起来、对道敏锐、用道曝露自己。

恰恰是第四种土地,会因神道的光照、栽培、引领,而深深的反思、查验和警醒自己的心。他会为自己生命中,有一些“前三种的状况”而忧伤痛悔。他会深深叩问自己的心,反思自己信仰的光景,对神的道越发郑重、敏锐、依靠。

而这一切信仰的反思、心灵的叩问,与神的道之间的互动。也会反过来,会更深的更新、翻转、塑造他的信仰和生命。意思是,他的信仰状态,处在了一种美好的良性循环之中。

如果第四种心田常常叩问自己,反思自己信仰的光景,警醒、查验自己是否落入前三种心田的光景之中的话。

那么,前三种心田的基本表现,就是对信仰不郑重、对神的道不敏锐、对自己的心,也没有深深的叩问和省察。他只会轻飘飘的略过去,肤浅的问自己问题。或者对信仰一时热情,最终却将信仰与生活割裂。

而这种信仰状态,既是前三种心田的基本状态。同时,又是前三种心田的人,落入到“这种状态”的原因!

而前三种心田的状况,所塑造出来的信仰,一定是肤浅、不冷不热、不深深叩问自己的信仰.意思是,他的信仰状态,正处在一种极其糟糕的恶性循环之下。

2、信仰中的尖锐:一剑封喉,直指问题的最核心。

这里有两种循环。你是哪一种循环?尖锐的问题:直指问题的最核心。这个问题,要在人心底的最深处,炸雷。

不要再问那写肤浅的、不疼不痒的问题。因为,那会塑造一群肤浅的信仰。撒种的比喻在大声告诉我们,一个几乎让我们接受不了的事实。

我们的信仰之所以如此肤浅,是因为我们问问题的,和回答问题的,一同肤浅。于是,神的道,还未抵达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就开始中途折返。

3、信仰中的尖锐:雷霆万钧,照亮幽暗的心。

撒种的比喻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惊醒过来,不被震醒。那么,上帝借先知以赛亚口所发的审判,就会临到我们的身上。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可4:10-12

耶稣在这里,是在引用了一处几乎是旧约中最难听的一段话。

上帝呼召先知以赛亚,让他对着那群刚硬的、悖逆的、无知的以色列百姓发预言,“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赛6:9-10

以赛亚的意思是:你们这群刚硬、悖逆、无知、可悲的百姓啊。你们就是前三种土地,你们本性就是如此。你们天生抗拒真理。你们一定不会回转。你们就是那灭亡之子!

这话,太刺激。当时的以色列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只能把把以赛亚给杀了。他们无法解决问题,但可以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

一位老姊妹听见以赛亚的话,说,“真是太可怕了,人要在神面前落到这样的光景中,当真是一点儿指望都没有了”。

她,这是真听懂了。这段话,让她产生了敬畏之心,产生了悔改,开始认真对待信仰。

这,就是这段话的的效果。神的话,让真正相信的人敬畏、悔改越发郑重;让不相信的人刁难、责怪、嗤之以鼻。

这段话,让好土地更好,坏土地更坏。

因为,在马太福音,耶稣讲完撒种的比喻后总结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4、信仰中的盼望:神的爱,将我们的心意夺回

我们心里有刚硬、有石头、有荆棘。这些,我们靠着自己一个都处理不了,意思是“我们的心如何我们不知道”;我们及时知道了,也绝处理不了。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刚硬、把我们的心里的石头、荆棘都带到主的面前。

那一位撒种的,他可以耕耘土地。那一位撒种的,他可以把石心,变成肉心。那一位撒种的,他可以焚烧荆棘。

当他为你走上各各他的路的时候
当他为你戴上荆棘的冠冕的时候
当他为你进入石头的坟墓的时候

他为你心中的每一个刚硬、每一块石头、每一颗荆棘都负上了代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为,谁能攻取人心呢?主的道能攻取人心。主的爱能破心中贼。主能夺回人的心。

愿这个比喻,像大锤一样,像八级地震一样,像山呼海啸一样。排山倒海的向我们涌来,涌进我们的心田。

仿佛从高天之上,有大雷的声音,穿透我们的心:“你究竟是哪一等土地?你要作哪一等的土地?”

这声音,要在我们心底深处问三遍,问三十遍,问三百遍。问得我们恐惧占惊,问得我们忧伤痛悔,问得我们伏服敬拜。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可4:9)

撒种的比喻: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Picture of 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