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言

Light and word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

【第四讲】祈求:一切所需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引言:祈求的前提:弃绝自己,信靠上帝。

主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来到神面前,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请注意,这句看似简单的祷告,其实是基督徒在生命中,真实信靠上帝,真实依赖上帝,真实仰望上帝的一个真实表达。

因为,我们活在这世间,总是不自觉地、天然的、习惯的、自以为是的以为,是我们自己在养活自己。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说,“日用的饮食”,都是我自己双手获得的。你知道吗?其实,这才是对上帝最大的反叛。

因为是上帝创造了我们的生命,并赐给我们智慧、体力,赐我们工作的机会;赐我们能吃饭,赐我们对美食的欲望。这一切不都是他赐的吗?换言之,“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为此祷告,就是信靠神、敬拜神、依赖神的表达。

因为,这句话意味着,没有人是靠自己而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靠上帝而活。甚至,这节经文提醒我们:连每一天最基本的、生命活着的资源(日用的饮食),都是上帝供应的。

这意味着,上帝以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护,统管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这一点,在信仰中看似平常,实则重大。因为,这一点需要不断地,提醒我们那个自以为是的、自成一体的、牢不可破的自我体系。

我们需要与上帝互动,我们需要每一天操练信靠他、依赖他、仰望他、敬拜他,而不是自成一体。而这节经文(日用饮食,赐给我们),恰恰提醒了我们这一点。

只是,大多时候,我们似乎只是在主日敬拜的时候,人生遇见麻烦的时候,一些特别感触的时候,才承认这一真理。而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绝大多数场合,内心和生活,似乎离这一真理比较遥远而陌生。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说,像“日用的饮食”这样的小事,没必要祷告(没信心),没必要麻烦上帝,这样说就好像我们自己能解决这一问题一样(愚昧);而另一些时候呢,我们许多人好像又对于这类祈求上帝帮助的祷告,非常感兴趣,极度聚焦,甚至几乎成为我们所有祷告的焦点。

意思是,我们生命中展现出来的状况是:要么不信上帝,要么太爱自己。——不为日用饮食祈求,是不信靠上帝的表现;而只为日用饮食祈求,却是专顾自己的表达。你看,我们总是偏左向右,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因为,除非主道引领,我们总会如此。

意思是,从来不祷告的人,无论怎么说,内心深处其实都不太依赖上帝。你承认吗?其实只要不太信赖上帝,就一定会太信赖自己。他会说,反正祷告也没什么用,还是自己想法办、还是自己找关系、还是自己去处理,看起来更有效。——你看,他真的很信赖自己。

而另一方面,很多人祷告很多。但似乎他祷告的焦点,全部都是自己需要和满足。主啊,赐我男朋友,主啊,给我合适的工作,主啊,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祷告,当然需要。但,如果你全部的祷告都是如此,不管不顾上帝的心意和作为,只想满足自己的心意和作为,这真的很令圣灵担忧。——这样的祷告,无论如何,都是太爱自己,以至于无法爱上帝。

所以,让我们来总结:不信上帝(不太祷告)与专顾自己(只为自己的需要祷告),是我们在祷告中,需要面对的、两个极其顽固的敌人,两个极其严重的倾向,两个极难对付的私欲。

若我们祷告的背后,隐藏着这两样罪,那么我需要非常严肃并负责地说:这样的祷告是毫无功效的,并且会惹动上帝的愤怒。所以,如何在圣灵和真理(心灵和诚实)中祈求,才是关键。

为此,凯勒牧师提醒我们,关于祈求的祷告,我们要小心。祈求的祷告,需要被几个关键要素来约束和矫正。不然,我们就容易陷入危机。他提到了四个要素,我给加了一个。但无论是5个要素还是10个要素,我想都不可能是全面的总结,只是教牧现场的有限提醒。

这五个要素分别是:信心、真理、顺服、谦卑、依靠。

第一,因认识父神的权能,而充满信心(依据:我们在天上的父)。

其实,主祷文的先后次序提醒我们:除非我们来到神面前,满心承认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承认这一创造和救赎中的伟大身份。否则,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进入,“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样具体、细致、撒娇般的祈求。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来到一位充满权柄,创造宇宙的上帝面前,他掌管着一切;而这样一位上帝,却因着耶稣基督的代赎,成为你我的父,他最爱你我,最关心你我,也最接纳你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因着上帝的权能,以及你与他的亲密关系,而充满真信心。

  • 如果在你的信仰中,祂仅仅是一位权能的上帝,却与你没有关系。那,你就没有办法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因为,那样的上帝虽有全能,却跟你无关,不是你能够得着的。
  • 同样,如果在你的信仰中,祂仅仅是你的父亲,却不能掌管万有。那,你也没有办法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因为,那样的上帝,虽然爱你,但却爱莫能助。
    
    
所以,主祷文说,他是我们在天上的父。首先,他是天上的,他有能力,掌管一切,是君王;其次,他又是你的父亲,是爱你的,关心你。只有这样,才会塑造你我的真信心、真满足、真依赖、真仰望,且满心欢喜。——只是,多少人,要么觉得上帝崇高,就不敢撒娇;要么觉得上帝慈爱,就敢撒野。——“天上的、父”,要来矫正我们这一生命中的偏差和错谬。

路加福音十一章11节说:“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接着,耶稣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请留意“岂不更”这三个字。主耶稣在此,明显借用人世间普遍恩典中,人们都能了解到的常识,展现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仰冲击:人间父母,舐犊情深。只是,爱儿女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两个难题:有时候,因着“自己不好”而不会爱;有时候,因着能力不够,而爱不了。

但,对于那位全然圣洁、良善、恩慈、全能的上帝来说,他够好,他也有能力。世上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根本无法与祂相比。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神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他有能力,他也爱你。我们因着相信这一点,而充满信心地祈求。

第二,因看到神的荣耀,而有真理的观念(依据: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我们不仅要因看见上帝的权能和慈爱,而充满信心;我们也要因看到神的荣耀,而有正确的观念。

  • 主耶稣告诉我们,你必须先知道神的身份,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你才能祈求。——我们在天上的父。
  • 同样,你也必须将自己的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只有这样,你才会会正确的祈求。——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主祷文中“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句话,既是敬拜,也是祈求。这句话也表明:其实我们最终极的需要,都是内在的敬拜需要,而不是外在的欲望需要。我们最根本的问题,常常在于生命中的焦点不对,并不在于环境的挑战和艰难。我们许多的忧虑,是源于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我们所以为的,并不真正符合神。

意思是,在祈求任何东西之先,你需要对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建立起正确地认识和观念。正确地认识它,正确地对待它。它虽重要,它虽好,它虽美。但它还不是上帝,它只是它。——这是正确祈求的前提。

因为有很多的时候,我们竭力祈求、绝不能失去的东西,都不过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偶像罢了。这些偶像会辖制我们的心,使我们忧虑,使我们被他驱使,而非从神那里得平安。

只有把它当作它,而不当作上帝,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之一。这需要在“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一真理的光照下,才能获得这一智慧。当你忧虑的时候,你其实是想跑到神面前,说:“求祢给我!必须给我,否则我就活不下去了。”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所需要的东西,就辖制了你,奴役了你的生命,让你没有自由、平安、喜乐。因为,凡以别的代替耶和华的,他的愁苦必加增。

经文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句祷告,要建立我们真理的观念,帮助我们正确的祈求。

你我为什么常常如此忧虑呢?也许是因为,你必须得到所求,但上帝此时却没有给你。这时,人们总会容易尊自己的名为圣:认为自己的智慧比神更高,觉得上帝的计划不如自己的周密,觉得上帝不顾你的需要。

为什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如此地绝望呢?也许是我们总会认为一些事物,比神更美好。当神不应允的时候,就远离神,而不是远离那个东西。所以,祈求之先,是先看见神本身的荣耀,胜过你心中的偶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祈求“日用的饮食”。

除非我们明白敬拜的意义,说:“主啊,其实很多时候,我很多的祈求背后,都藏有偶像,都藏有我自己的忧虑。我忘了祢是何等伟大,我忘了祢是何等慈爱。我忘了只要有祢同在,我便一无所缺。求主提醒我,使我记得这一切。”

我们容易把别的东西,放在中心的位置,我们必须再一次看见神的荣耀。然后,我们的祈求,才是在真理中的祈求。才有真正的平静安稳、满有盼望和喜乐。若没有这一根本的改变。让我这样说,你越祈求,会越没有信心,越没有平安,越没有喜乐,越没有安稳。因为,越多聚焦在它身上,就越被它辖制和奴役。

事实上,我们反复的提到,不蒙应允的祷告,通常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最佳方法。因为,每一次不蒙应允的祷告,对我们的生命,都是一次更新、挑战和提醒。

每一次,面对不蒙应允的祷告,你只会有两种状态去回应。要么,你在其中依然凭着信心相信说,“主啊,你的旨意都是好的,你是那一位绝对美善、爱我的上帝。你知道什么是对我最好的,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虽然我现在不明白,但我知道你还是爱我的。求你赐给我信心和顺服。”——当你这样祷告的时候,你真的会得到平安和释放,得到喜乐和安慰。

但,你也可能会陷入一种不信的光景中去,说,“主啊,为什么?我都如此努力了,这些事为什么还会发生在我身上?不信你的人都没有这些难处,我信你,你怎么还让我经历这些?我活着还有什么盼望和力量?主啊,我觉得自己跌倒了,我觉得太难了,我觉得自己信不下去了。”——你知道吗,这个时候,其实神正在给你显明,你正在以别的东西,作为生命的中心, 而非上帝。

所以,不可把别的东西放在生命的中心。你必须学会省察自己,才进到神面前。省察之后的祈求,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需要。真正明白自己的需要,才能正确祈求,而非活在偶像崇拜中。因为,只有认识神的荣耀,才会祈求自己的需要。

第三,因明白神满有智慧而顺服(依据: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面对一些不蒙应允的祷告,人们经常这样说:“如果神赐下那些伟大的应许,如果祂拥有这一切大能,为什么我得不到所求的东西呢?”

先讲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阿拉伯民间传奇故事《天方夜谭》中,有一盏神奇的阿拉丁神灯。里面有一个灯神,他可以满足你任何三个愿望。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天方夜谭。并且希望自己能获得一个神灯。

各位,原谅我说,这,不就是你这30年来的梦想和盼望吗?甚至,这不就是你这十年来,祷告的基本模式吗?祷告,对你来说,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满足自己任意的3个愿望?这是不是你成为基督徒,这些年来的盼望呢?上帝可以满足我们3个愿望。

让我们退一步,问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如果你把神灯,交在一个三岁孩子的手中,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对吗?因为,这个孩子可能因为顽皮,恶作剧,或者因着没有足够的智慧,而对自己和世界,产生巨大的伤害。这个孩子所求的,可能是世上最糟糕的事。他的任性,可能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一天向上帝都有很多的祈求,而我不得不说,这里面有很多祈求,可能都是极其糟糕的。幸亏他是满有智慧的神,他没有按照我们的心意成就,而是按照他自己智慧、美善的旨意去成就。不然,我们就麻烦了,你知道吗?

他绝不答应我们那些愚蠢而糟糕的请求,这才是最美好的事情啊。如果它仅仅是神灯,那我们就完了,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我觉得,很多人的祷告,就好像“擦”阿拉丁神灯一样,每天跪在那里,拼命地去“擦”,手都擦秃噜皮了,还在拼命擦。然后,就想满足自己三个愿望。而这些的愿望,很多时候,其实对我们的生命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是有害的。

只不过,因为,我们足够愚蠢,还认识不到这些愿望的危害。因为,相比于上帝,我们总是愚拙的。所以,在祈求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让自己的愚蠢,伏在上帝的智慧之下。

但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愚蠢,伏在上帝的智慧之下呢?我们要因明白神满有智慧而顺服,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举个例子。当一个小孩子去到父母面前说:“哎呀,爸爸,我们今天来点火玩吧,我觉得很好玩。”请问你会怎么回应他?正常的父母,都会知道,孩子现在还太小,他不懂事,他还不明白其中的危险。他所求的,他自己不明白。因为相比你三十岁的智慧来说,他还是足够的“愚蠢”。

所以,智慧的父母,是不会答应这个提议的,但是他们总会识别孩子深层的需要。他会知道,孩子想要和他一起互动玩耍。他会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一起互动,比如一起踢足球,一起做游戏。

但表面上看,当孩子小的时候他或许会理解成,父母拒绝了他的请求,没有垂听他的祈求。但有一天他长大了,就会明白,那天爸爸和他一起玩了踢足球的游戏。反而成就了他真正祈求的内容。

其实,如果你相信“神灯式”的祷告,你就会觉得你的祈求没有被垂听;但是,当你相信你是在向一位充满智慧、慈爱的上帝祷告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的错误的祈求没有被垂听,你正确的祈求,都被垂听了。

因为,阿拉丁神灯只是机械地满足人的愿望。而真实的父母,会充满智慧地,发现孩子深层的需要。他们会说:“这个危险、错误的请求,我不会给你,因为那会伤害你。但我会把更好、超过你所想象的东西给你。”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祂是满有智慧的神,而愿意谦卑顺服。我们在祈求的时候,可以说,“愿你智慧的旨意成就,而非我自己愚蠢的想法成就。”神满有智慧,而你只是一个孩子而已。正确地祈求,是认识神满有智慧,而愿意顺服。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觉得自己比父母更有智慧、更对,更知道该怎么行。通常,这个孩子就是所有兄弟姐妹中最难搞、最孩子气、最愚蠢的那一个。对吗?

相反,一个孩子若愿意承认自己只不过是孩子,他需要有基本的谦卑和顺服。那么,他反而是最成熟、最没有孩子气的一个。一个孩子若愿意承认自己只不过是孩子,他反而是最快成长起来的孩子。

在属灵生命上说,也是如此。越谦卑承认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也越容易顺服上帝说,“阿爸父,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正确地祈求,是认识神满有智慧,而愿意顺服。

第四,因认识自己的罪,而满有谦卑(依据: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请注意,我们祈求的祷告,不仅包括自己外在生命的需要(日用的饮食),还包括一些内在生命的需要。比如,免人的债,赦免别人的力量。

如果你被伤害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原谅别人,你向神祷告,求主赐你力量,能以去赦免别人,原谅别人。你说:“主啊,这个人太坏了,这个人太糟糕了,这个人不活在福音里,这个人不愿意悔改,这个人不愿意成长和改变。但是,虽然他很糟糕、他很差劲、他很难搞,但求你赐给我爱心、包容、忍耐,让我可以去赦免他。”

请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祷告?这样的祷告听起来很美好、很高风亮节、很高尚。但我会说,按我的经验来看,通常,这样的祷告,很难有果效、很难让你真正接纳、赦免、原谅对方。请问,为什么?

原谅我说,因为,这一段祷告,其实包含了一种深深的、自我标榜、自我高尚、自我中心、自傲和自义,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你发现没有,这个祷告的潜台词其实是:他很糟糕、他很差劲、他不悔改,他不活在福音里;但我还是不错的,我很谦卑、我很有爱心、我心胸宽广,我是好人,我还是可以努力一把,赦免一下他的。

问题是,有没有可能,你需要的不是先努力一把、赦免一下他;有没有可能,你需要的是先被努力一把省察一下糟糕的自己,认一认自己的罪?有没有可能,你需要努力一把,在圣灵的光照下,认清一下自己的嘴脸?——当人没有清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糟糕,却说我要努力赦免别人的时候,没有比这更伪善的了。

因为,当我们祈求主帮助我们,赦免别人的债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赦免别人呢?就是在福音中真实地看见自己何等糟糕,但主已经赦免了我。我是需要被赦免的那一方,而不是高高在上去赦免别人的那一方。——人认识自己的罪,看见神的恩,才会真正谦卑。否则,一切的谦卑都是虚假的做作而已。

请问,一般来说,你为什么无法原谅这个人呢?基本上,无非是因为他损失了你的利益,损失了你的名声,或者是背后说了你的坏话,或者是他让你很难堪,或者他否定了你所坚持的观点和梦想…

你必须认识到一件事:当你怎么都无法原谅她的时候。这意味着,你的利益,你的名声、你的面子、你的观念,你自己,才是你真正看重的,才是你的中心。以至于当这些中心,被挑战的时候,基督的爱,就不住在你心里了。意思是,这些东西,比基督的爱更深地影响了你的心。

如果你不能够祷告说:“主啊,我有罪。求祢帮助我。主啊,我以别的代替你,求你赦免。”你就只能祷告说,“主啊,他很坏,他很糟糕,他很差劲,但我需要赦免他,原谅他。”

不,不,不。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你需要真正看见自己的问题,求主赦免你;你才能真正地、内心深处去赦免别人。

你必须说:“我感到如此痛苦、如此被冒犯、如此被得罪。因为我的偶像太坚固了。当然,他可能有错。但,我的错误是很本质的。我需要给自己的心动手术,而不是给别人动手术。”

当你真正认识自己的罪,并且愿意悔改的时候,那时的谦卑,会成为你赦免别人的力量。会让你更容易得到祈求的果效。

第五,因认识唯独他是神,自己只是人而有的依靠(依据: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经文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耶稣并不是说:“我们每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每月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每年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意思是,我们需要明白,自己在一切事上,都必须时时刻刻地依靠神!这句祷告,要让你明白,你的生命不是由自己掌管的。你需要每天来到主面前,你要时刻来到主面前。

不仅为大事祈求,连日用的饮食、基本生活所需也要向上帝祈求。除非你认定这个事实,明白自己不是神,而只是一个要依靠神的受造者。

否则,一切祷告,都不是祷告,而是索要。祷告,让我们认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生活态度,说:“我能够赚得自己日用的饮食,但是我偶尔也需要到神面前”;“我有本事过自己的生活,只不过需要调剂一下生活的节奏”。那么,你并不明白这道理;你还没有认识到他是神,你是人;你还不会祷告。

当你真正领会到自己只是一个人,明白自己的生命不是由自己掌管,看到自己的脆弱,明白自己必然朽坏,也知道自己只是人,并不是神,你便会祷告。我们知道自己被造的真正目的,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人,必须依靠神。这才是祷告,、祈求的前提。

这样,你就会自然地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唯有当你真正认识父神的权能(我们在天上的父),而充满信心的时候;

唯有当你真正看到神的荣耀,而有正确的观念(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的时候;

唯有当你真正明白神满有智慧,而愿意甘心顺服(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时候;

唯有当你认识自己的罪,而有谦卑的时候(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的时候;

并且,因认识唯独他是神,自己只是人,而有的依靠(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的时候。

你才会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 主耶稣曾拥有一切,却变得一无所有,这是为我们的缘故。于是,我们在他里面得着万有:这是我们祈求的原因。
  • 主耶稣也曾祈求,但不照自己的意思。这是为了代替我们罪的缘故。于是,我们在他里面信靠祂、依赖他、仰望他,就绝不至于失望。
唯有如此,你的祈求,才是祷告,才有果效。

【第四讲】祈求:一切所需
Picture of 阿言

阿言

立世数十载,蒙召十余年。基督门徒者,教会传道人。以传道、授业、写作,为志业。